“诗鬼”李贺:少年人的奇幻梦境
(2023-11-17 12:00:00)分类: 历史 |
“诗鬼”李贺:少年人的奇幻梦境
2023年11月10日
李贺,算韩孟诗派,以险怪为最大特色。又与元白诗派的元稹相似。王世贞评价李贺:“不能无一,不能有二。”
李贺比韩愈小二十多岁,早早就名满天下,因此遭到小人嫉妒,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跟“进”谐音,所以李贺不能考进士。居然还有重要人物信了,绝了李贺的进士之路。
在确信不能考进士之后,李贺走恩荫得了官,做了太常寺的奉礼郎。奉礼郎是与礼乐有关的官职,由教养较好、眼界广阔的世家才子来做。奉礼郎是参与官方祭祀的,听起来有点像殡葬行业。李贺上班时间伺候的鬼,跟他笔下那些牛鬼蛇神是不一样的。
李贺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被称为“诗鬼”,一个是他死得早,一个是他的诗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鬼气”。他喜欢写死,喜欢写凄凉、恐怖的景象,他和怪奇诗派一样,也是以丑为美的,但是他的以丑为美,不让人觉得丑,他的丑真的很美。他的搭配,也是让人想不到的,这也是他鬼的地方。
人们把李贺的这种诡异,和他的早逝联系起来。写诗的人都很迷信,说是他老写鬼,老不忌讳说死,把自己写死了。
这种风格其实是少年人的风格。少年人因为生命力强,所以生命情绪更强,对生和死的问题特别关注。所以少年人写的东西,或者讨少年人喜欢的东西,总是要体现死这种本能的。而且少年人又崇拜力量,写东西老使十二分的牛劲,老想写得跟任何人都不同,而且少年有向上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诗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所以少年人一写就写成这样了。
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不想这么写了,就进入中年的写作了。然后活得越长,不像李贺风格的作品就越多,把早年那些鬼诗就都淹没了。只有死得早,大家才会注意到那些不吉利的话。不是因为不写鬼诗才活这么长,而是因为活得长,所以看不到他的鬼诗了。李贺还没来得及写出成熟的诗,没来得及把少作删掉,就死了,他只能以诗鬼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李贺的鬼诗风格,除了少年人的生命情绪以外,又有元和这种怪奇的、着力的时代风气加持。他是一个生活在元和时代的少年人。在这样一个转向现实的时代,他作为一个少年,不甘心转向现实,所以就到浪漫中去寻找现实。
李贺的路数跟李白很像,李贺是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继承者。李贺更颓丧,更刻尽。因为他渴望写出跟李白不一样的东西来。李贺的诗,幻想奇特,这个幻想中有人前证明“我很厉害”的意图。
李贺专注古体歌行。偶有五言古体,也都是乐府体的,不是《选》体的。他的近体诗很少,只有一些七言绝句,也可以算成小型歌行。可以说,李贺一生都在写作拟古乐府。这些拟古乐府,千变万化,没有什么规则;有意思的作品多,但是对文学史脉络的推进比较单一;有很多经典的好句子,散落在整体散漫的作品里。
李贺·《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
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这首诗按韵脚分为三段,
完全没有齐梁歌行的痕迹了,
在形式上不像以往的任何一种乐府。
李贺这小孩子,为了显得自己复古,用了很多四言句,甚至故意不在偶数句押韵,把杂言弄得非常杂,像散文。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是一个感应巫术的概念。就是说,熊很肥,所以吃了熊就会变肥;蛙很瘦,所以吃了蛙就会变瘦。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想象,不是营养学的概念。
这首诗的主题是讨论“怎样才能长寿”,想要长寿,就靠吃长寿的东西。什么长寿呢?龙长寿,所以下一段他就吃龙去了。
吃龙的想象很奇特。李白有一首《短歌行》:“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人怎么才能长寿呢?干脆把给太阳驾车的龙拉住,拴在扶桑树上,把我手里的美酒,给这些龙都喝上一杯,把它们都灌醉了,它们就不能拉着太阳走了,这样太阳就不会东升西落了,时间就停止了,人也就不会变老了。
其实,“人怎样才能长寿”,这个问题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在讨论的。《选》诗传统在讨论,乐府传统也在讨论,唐代李白他们的文人拟乐府当然也更在讨论了。李贺讨论这个问题,也是渊源有自,他是想加入文人拟乐府的话题。这个不仅仅是他短命的兆头那么简单。
李贺跟李白竞争。李白写《将进酒》,李贺也写过,只不过,李贺版的不如李白版的。李贺写过一首《大堤曲》,也是从李白的《大堤曲》敷演出来的。
本文摘自《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张一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