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戎万全阵图》:宋太宗的“纸上谈兵”

(2023-11-05 12:00:00)
分类: 历史
《平戎万全阵图》:宋太宗的“纸上谈兵”
2023年10月30日

宋太宗喜欢在深宫禁中设计制作各类“阵图”以指挥前线作战,他的《平戎万全阵图》最为著名。

宋太祖能征惯战,喜欢在将帅出征临行时,授予具体作战方略。继位的宋太宗其实并无多少军事才干,却喜欢纸上谈兵。

宋太祖创建宋朝以后,致力于铲除割据政权的统一战争,但尚未收复河东及燕云地区。宋太宗登基后,决定灭北汉、收燕云十六州,完成宋太祖一统大业。但宋军却在高梁河一战中被辽军击败。宋太宗身中两箭,无法再亲临前线,遂通过赐予将帅“阵图”,来遥控作战。

阵图多与阵法相连。所谓阵法,即作战时的队形与人员配置,发挥己方之长以克制敌方。将阵法用符号、图案与文字说明记录下来,即为阵图。宋太宗热衷在庙堂之上规划设计各类阵图,不容有任何变通。

高梁河大败后,宋太宗深知辽军在秋冬时节必定再度南侵,便命大将屯守河北沿边诸州,并叮嘱:“契丹必来侵边,当会兵设伏夹击之,可大捷也。”果然当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侵。宋太宗颇得意自己准确预见,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阵图赐予诸将领,命大军“分为八阵,俾以从事”。主将愿承担“违诏之罪”,调整了太宗的部署,大破辽军。由于作战胜利,事后宋太宗并未追究其责。

宋太宗设计制作阵图,乐此不疲。干扰与限制前方将帅的现场指挥权限,屡遭败绩。文臣们也对此做法提出批评。建议“委任责成,不必降之以阵图,不须授之以方略”,允许将帅“因机设变,观衅制宜”。但宋太宗并不接受。

宋太祖起初施行预赐阵图之举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五代时期将悍兵骄,执行战场纪律的自觉性颇差。至宋太宗时,宋军与辽作战屡遭败绩的一大原因,是因缺少战马,主要为步军。契丹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强,战术灵活,擅长运动作战的长处,对宋军步军形成极大威胁。因此,宋太宗设计制作阵图,有利用步军结成稳固的战阵。但过犹不及,宋太宗以此来箝制和剥夺前方将帅的临场指挥权力,结果就走向其反面,成为宋军作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宋太宗拒绝承认预授阵图是宋军作战屡次失利的原因,因此,前线作战失利接二连三,反而激发了宋太宗设计制作阵图的更大热情,在深宫内冥思苦想,终于搞成“御制”的《平戎万全阵图》,并“亲授以进退攻击之略”。

《平戎万全阵图》:宋太宗的“纸上谈兵”


《平戎万全阵图》收载于《武经总要》前集卷七。其中平戎万全阵,由9个战阵组成。主力中军分列为并排的3大方阵,阵面总宽17里。方阵“四面列战车榜牌及诸兵器,皆持满外向。车中贮糗粮、军中所用之物”。共配置战车4320乘、士卒110280人。阵势确实甚为壮观。但实战应用,叫人哑然失笑。不提其阵型庞大沉重,不利于调度与灵活应变、缺乏机动性等缺陷,最致命的是,很难找到布阵的地形。因此,宋人虽然对此大阵颇多称誉。但因其基本不存在实际操作性,只是宋天子纸上谈兵的桌上“战争游戏”。宋人文献中从无有平戎万全阵曾付诸应用的记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