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生命进化的五个隐秘法则
(2023-09-23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英媒:生命进化的五个隐秘法则
2023-09-13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12日报道,一艘载满大象和老鼠的船在一小岛搁浅。动物活下来并繁衍。若干代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象小到与矮种马一般大,老鼠则长到猫那么大。
自然选择进化过程,适应环境的物种会把帮助它们成功的基因传给后代。但在某些地方,进化受制于某些规则,后果相当惊人。例如,在南北极附近,动物往往会长得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在热带地区,鸟类常有惊人的巨喙。岛屿上的进化过程则格外奇异。
这些模式背后的诸多生物“法则”由科学家于19世纪提出。生物学家不仅证实其中许多法则是正确的,还揭示了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原因的有趣细节。
1.科普法则:越大越好
9世纪末发现大量巨型恐龙。远古哺乳动物的进化趋势:随着地质时间推移,哺乳动物会进化出更大的体形。
这种观点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5年庞大数据验证发现,至少在海洋这个法则真实的。
体形大似乎有某种内在优势。体形很大时,就可以做别的动物做不到的事情。面临的竞争较少。
最大的海洋生物,鲸和海栖爬行动物,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比水里多得多,而且呼吸起来比较容易。能轻松地给身体组织输送氧气,容易长得更大。
2.艾伦法则:为散热改变身材
向北旅行,你会发现兔子和狐狸的耳朵越来越短,乌鸦和啄木鸟的喙也越来越短。说明身体附器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亚马孙地区的托哥巨嘴鸟长着巨大的喙。在比较凉爽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山地巨嘴鸟却长着(相对)小且短的喙。
科学家的解释是,热带动物面临过热风险,因此进化出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高的大附器,通过这些附器更有效地排放身体的热量。极地物种需要保存热量,因此附器较小。
动物要散发或保留身体热量,还有其他方法。物种在较暖气候条件下往往体形较小,在较冷气候条件下体形较大。需要散热的热带动物可以通过变小来提高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伯格曼法则预测,随着气温升高,物种的体形应该会缩小。但大型鸟类如果进化出特别大的附器来促进散热,就可能保持较大的体形。
随着世界变暖,动物为保持凉爽而长出更大的附器。但气温将超过动物的体温,这一法则将不再适用。因此,附器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大,从长期看可能会缩小。
3.福斯特法则:岛的力量
岛屿上动物进化出的体形往往要么异常大,要么异常小。
岛屿法则得名自生物学家布里斯托尔·福斯特。一旦重建岛屿物种和大陆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这条法则才会显见。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大型动物会越来越小,小型动物却变得越来越大。
4.范瓦伦法则:难逃灭绝
美国生物学家利·范瓦伦认为:一个在地球上存在了几百万年的物种,其灭绝的可能性与一个几千年前刚刚出现的物种一样大。解释是,一个物种永远无法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比如,猎豹越跑越快,它们捕杀的羚羊也越跑越快,猎豹捕捉猎物的可能性没有提高。
计算机模型表明,由于生物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灭绝率保持不变。
新物种带来创新,面临的竞争较少,但种群数量不多,生存区域很小,灭绝风险较大。
成熟物种灭绝风险较小,但面临新物种,灭绝风险也越来越大。
5.格洛格尔法则:黯淡未来
赤道物种的颜色比靠近两极的同类物种要深。这可能是进化的副作用:由于在温湿的地方病原体较多,动物会进化出较强的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基因碰巧与导致身体颜色较深的编码操作相关。
另外,热带地区紫外线辐射多于两极。颜色较深携带吸收紫外线的色素,保护生物免受辐射伤害。
后一篇:乐府诗选·郊庙歌辞·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