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阅读准备
(2023-07-24 12:00:00)分类: 历史 |
《天工开物》
别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分上中下三卷18篇,426
页,59583字,插图121幅。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主要注释:
乃粒:《书·益稷》:“烝民乃粒。”乃粒,即百姓以谷物为食的意思。此处则代指谷物。
乃服: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梁周兴嗣《千字文》:“乃服衣裳。”乃服,此作衣服解。
短褐:古时穷人穿的短粗毛衣。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书·益稷》:“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意即用各种颜色在衣服上染绘出各种图案。
粹精:《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此处言粮食之加工,使其更加纯粹。
食不厌精:《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按中国古代“五行说”
东方木,味酸;南方火,味苦;西方金,味辛;北方水,味咸;中央土,味甘。见《尚书·洪范》及《礼记·月令》。
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尚书·洪范》序云: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洪范》起首即说五行,且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本篇即以《作咸》命篇。
甘嗜:语出《尚书·甘誓》:太康“甘酒嗜音”。原意是喜欢喝酒和音乐。此处的意思是喜欢甜味。
陶埏:《老子》:“埏填以为器。”《荀子·性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陶:制瓦器。埏:以水和泥。
水火既济而土合:《易·既济》:“水在火上,既济。”此处活用为,经过水和火的交互作用,黏土便凝固而成器了。
瓴建:《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本指盛水瓦器,此处指瓦。
母模子肖:按五行说,金生于土,故前云金“以土为母”,而浇铸金器则先以土为模范,故又云“母模子肖”。
般、倕:般:公输般,即鲁班,与倕皆古时有名的巧匠。
石得燔而成功:石头被火烧之后而各成其功用。
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水银可以炼成银朱。
曲糵(niè):即今之酒曲。
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主要思想:《天工开物》取自“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当时占正统地位的理学相异。古代素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所以宋应星的文章中也处处体现出贵五谷轻金玉的思想。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主要名句:
凡西省阶、凤等州邑,海井交穷。其岩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天工开物·上篇·作咸》
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天工开物·上篇·甘嗜》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天工开物·中篇·陶埏》
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而八音起。——《天工开物·中篇·冶铸》
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天工开物·下篇·佳兵》
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天工开物·下篇·佳兵》
前一篇:《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后一篇:《传习录》·卷中·钱德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