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交能力的AI,开始理解人类意图
(2023-03-21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人工智能如何理解人类意图
2023-03-09 作者埃德·根特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 刊登《具有社交能力的AI,开始理解人类的意图》:
人工智能(AI)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象棋、围棋或预测蛋白质结构等方面,计算机的能力远超人类。
但人类还拥有一项它们没有掌握的能力:心理分析。
人类拥有推断他人的能力,可以预见他人和自身行为的后果。
AI想变得更有用,就要建立类似的直觉能力。
这比训练一位国际象棋大师难得多。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灵活的思考,对AI来说很难。
最近的成果表明,ChatGPT背后的AI能理解别人的观点,说明有社交能力的机器、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不是白日梦。
心理学家把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称为心智理论。人很小时就拥有推断他人想法的能力。
理解人类
所谓心智理论,包括很多要素,是能力的大集合。
其中最简单的是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最难的是社交活动。最大的挑战是背景【有人问你要不要跑步,你回答“外面正在下雨”,他们马上就推断出答案是否定的。这需要大量关于跑步、天气和人类喜好的背景知识】。
教AI这些技能,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这并非易事,它涉及的计算与计算机逻辑大相径庭。
人的心理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猜测。要改变强化学习的传统技术。
“逆向强化学习”:持续观察某人的行为,慢慢推测他想要干什么。
逆强化学习在分析新数据的同时考虑到之前的知识,以应对不确定性。
目前,大多数机器心智理论依赖简化的场景,即二维世界。
但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把逆强化学习与机器人编程语言结合起来,进入了三维层面。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其特点:很少在系统中建立以前的知识,而让它们吸收海量数据来学习经验。
谷歌的“心智理论网络”(NoM-net),可以通过“错误信念测试”。
儿童能理解他人观点可以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比如,4岁以下的孩子闭上眼睛就以为自己躲起来了,认为他们看不到你,你就看不到他们。
2019年深度学习AI挑战了捉迷藏游戏:在布满障碍物的3D场景中放入两个智能体:一个捕食者和一个猎物,它们的信息来源只有从环境中获得。捕食者受规则支配试图找到猎物;而猎物受神经网络控制,成功地学会了躲藏。
猎物的成功,在于它会通过捕食者的眼睛看世界。这就是心智理论的根本,能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世界,而不仅是逻辑思考。
构建知识
仅把以前的知识植入AI,会让它依赖我们的局限。
深度学习系统通常是黑匣子——很难破解它们是如何做决定的。
想具有类人性,仅走大数据路线,进行机器学习,是不够的。
以共享的方式构建知识,对人类信任AI并与之沟通至关重要。
战略棋盘游戏《外交》,对AI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它不光需要有效的沟通,还需要预测其他玩家的意图。
心智理论发展:用“错误信念测试”文本,“投喂”ChatGPT背后的深度学习AI,没经任何特殊训练,AI就达到了9岁儿童的水平。
向机器灌输心智理论,不仅是为了制造更多机器人。也是在制造真正有感情的机器。
前一篇:《孔子家语》·执辔
后一篇:《孔子家语》·本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