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群鸣
刘群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393
  • 关注人气:5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啥印度坚持暴打外国公司

(2023-02-25 12:00:00)
分类: 国际
为啥印度坚持暴打外国公司?
2023年02月14日

印度坑了上海电气,后来又坑了小米,2020年之后,一口气封禁了微博、TikTok在内的60多款中国app。
印度坑过无数跨国公司,比如亚马逊,沃达丰、韩国浦项制铁等等。
如果你把自己代入为一个印度人,会发现他们做得合情合理。
印度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弱增长前提下的零和思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印度的南北方差异极大,不仅人种差距,主要语言都不太一样,经济上差距更大了,印度排名前十的城市有8个在南方。
这就说明保守、守旧、零和思维跟文化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影响观念。
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慢,每年产出都差不多,有人多拿点,自然有人会少拿一些,零和思维也就成了常态。
现代社会生产速度很快,别人赚钱,你也能跟着赚,零和思维就没市场了。
按说印度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到了发展成果,贫富差距大得离谱。联合国公布的“饥饿指数”,2022年印度比朝鲜都靠后,121个国家里排107位。
这导致印度一只脚迈入了现代社会,但身体还在门外,绝大部分人的观念跟一百年前没啥差别。
印度是个超大号民主国家,民粹泛滥,最后变成了部分国家意志。
印度人还有个毛病,“道德高于法律”。

1

印度从上到下不太信任外国企业。不是不开化、傲慢、缺乏国际视野,因为在历史上,外国在印度人眼里,确实没有带来过什么好东西。
从英国脱离出来之后,印度也想独立自主,搞社会主义,通过一个个五年计划让国家强大。
苏联解体后才开始改革。计划经济惯性太大。
本来印度也接受欧美企业投资。但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灾难,半夜一个巨大的剧毒化学品的罐子破裂,造成50多万人的死亡和20万人终身残疾。

2

因为互相不信任,印度和外国企业的合作经常有问题。
比如印度的所得税,本国企业是30%,外国公司却要40%。
跨国公司开始研究印度法律,发现漏洞百出,就利用这些漏洞牟利。
一般来讲,资金想从印度出来是很难的。跨国公司就让自己在印度的公司向美国的一个公司购买技术,钱就跑美国去了。
印度人后来发现卖技术的那个美国公司就是这个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而且那个技术也是过时的。
这下印度人怒了。政府只好修补法律漏洞,但大部分老百姓不懂,他们是零和思维,他们觉得这些大公司就是欠干。
2007年英国沃达丰收购李嘉诚的和电公司旗下的印度电讯业务。交易双方为了避税,一百多亿美元的生意,使用的是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设立的账户。印度税务部门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于是给沃达丰开了26亿美元的补缴税的单子。沃达丰知道税务局这种操作没有法律依据,打起了马拉松官司。印度税务部门自然是败诉了。税务部门跑去议会要求修改所得税法,搞了个新法律规定这个条款从1961年开始实施。这下不仅沃达丰傻眼了,一堆跨国公司都有点崩溃。这个操作实在是太奇葩。但是没办法,这是在印度,税务部门最终胜诉。沃达丰告到海牙国际法庭,才免受损失。
印度这种临时改法律抢钱的操作,在国际商业界印度的口碑又一次暴跌了一轮。
印度这些年一直在进行一个循环:经济好了,觉得跨国公司太无耻,于是来一波打击。没人来投资了,老百姓没工作,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又舔着脸求着大家过来投资。好在印度人心态好,觉得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3

莫迪很喜欢外资。但是印度是个“分权制”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超级复杂。各地各干各的,搞出来无数麻烦。
日本拿下了印度的那个高铁大单,最大最麻烦是“征地”。印度中央政府非常上心,但高铁经过的那个邦却极其消极,老百姓不配合,地方政府也不配合。他们跟中央不是一个党,那条高铁到现在都没动静,日本人前期的投资也进去了,只能干瞪眼。

4

印度本国大企业非常大,一个公司的产值一度占了印度GDP的2%。最近被美国做空机构狙击的“亚洲首富”阿达尼,在印度无人可挡,他们对外企极其反感。利用民意,鼓动社会底层捣乱。印度老百姓既“零和思维”又充满道德审判的冲动,觉得外企赚钱了,肯定是印度自己赔钱了。于是上街游行示威,拦阻道路,甚至直接打砸抢烧。比胡搅蛮缠全世界都得给印度叫大哥。

5

印度现在其实很纠结。内部分成无数个派系,各自利益出发点都不太一样。
莫迪很希望引入外企,但是阻力实在是太大了,老百姓一煽动,就暴走街头,闹黄为止。一些沿海城市闷声发财,脑子正常的老百姓就去沿海发展。大部分地方依旧死气沉沉。
以前有一段时间中国对印度投资规模非常大,但是2020年之后印度对跨国公司非常不友好,投资规模明显下跌。估计过几年印度又开始跪着求大家去投资,不过中资估计很长时间不会再去了。每次瞎折腾把大家对它的信心给搞没了,都需要很多年重新恢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