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分类: 历史 |
千年壁画“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旺兔思瑞~敦煌壁画中的“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2023年01月21日
编者按:
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存世千余年,绘制了共用三耳、循环追逐的三只兔子,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兔子造型。这一图案,也出现于巴基斯坦赤陶浮雕、叙利亚的多色陶瓷、欧洲教堂彩绘玻璃,乃至一些西方现代建筑中。“三兔共耳”为何能在中西广受认同?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赵燕林就此接受专访:
记者:现存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案有多少个?
赵燕林:“三兔共耳”的装饰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已知该图案年代最早的实例存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三兔共耳”发端于隋初,流行于初唐和中晚唐时期,最终消亡于五代。莫高窟现有20个洞窟绘制有这一图案。共出现22处,隋代洞窟占比最多,共9幅。第407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被认为是该纹样的杰出代表。“三兔共耳”的图案主体构成呈圆形,三只兔子以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其中,两两共用一耳,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奔跑、追逐,首尾相接,动感十足。
记者:为何是三只兔子?
赵燕林:“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寓意。《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只兔子有往复循环、繁衍生息的涵义。“三”又与佛教涅槃思想吻合,三兔像是“前世”“今生”与“来世”,有“循环”“轮回”之意。同时,古人眼中,世间所有兔子都为雌性,只有月亮中的兔子为雄性,加之兔子繁殖能力极强,自古便成为多子多福的象征。西晋傅玄《拟天问》曰:“月为阴水,白兔之形”。所以,藻井图案中兔子的形象,也有“月神”与“阴水”的意涵,是“以水克火”的延展。汉魏以来,图谶瑞应思想极为流行,有着向朝廷进献“祥瑞”的传统。白色的鹿、兔子等世间稀有罕见,是吉祥、祥瑞的象征。经过魏晋南北朝战争,隋初人口相对退减,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藻井是莫高窟洞窟中最为核心的位置,将“三兔共耳”图案绘制在最中央的藻井中,也是寄托了洞窟功德主们的美好愿望。
记者:“三兔共耳”有何源起?
赵燕林:“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纹样十分接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敦盖、漆器上出现的三兽纹等,汉代瓦当上的三雁纹,以及画像石上的三鱼共首纹等。其创作手法是中国传统的“共生”,即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造型元素的相同部分叠加重合在一起,在构成新图形的同时,不破坏单体结构的完整性。共生图案内涵多与生命繁衍、祈福相关。“三兔共耳”的“共生”创作手法体现着中国传统宇宙观。“三兔共耳”有自秦汉以来“三圆三方”宇宙模型的影子,即由中心三个圆外切三个正方形的叠涩构架而成,体现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记者:“三兔共耳”图案为何也在西方社会受到认同?
赵燕林: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和商贸文化重镇,世界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在这里相会,不同民族与文化交流交融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重要特征。学界多认为,这一图案是从中国自东向西传播,其以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渊薮。有部分学者猜想其源于中原,后从蒙古帝国西征时,从敦煌沿丝绸之路同时向蒙古国、印度、中亚各地传播,后从中亚、西亚向非洲的埃及、欧洲各国传播。也有学者提出,是战争把它带至西方社会。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很多民族都有月亮当中有一只兔子的传说。“三兔共耳”图案对西方民众意味着什么?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幅图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为人们带来无限遐想和吉祥的寓意。
【大敦煌·绝色】莫高窟的这“三只兔子”,跑入街市,惊艳了生活
“三兔共耳”藻井图案——敦煌壁画中众多精美绝伦的藻井图案之一,其形象生动,构思巧妙,特别是三兔首尾相援、奔腾不息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灵动、生机与温情。
农历兔年春节假期来敦煌的游客将会发现,这“三只兔子”已从洞窟“跑”到街市——它们要么驻足在丝巾上,要么出现在雨伞、手机壳、滑板、包、书签、文件夹、冰箱贴、杯垫上,若再够有心,仔细观察一下,那么还将在地面和墙壁上发现它们的身影……显然,科技创新的时代,这个穹顶上的生命图式,已然“出圈”并处处惊艳。
前一篇:《左传》·哀公·哀公元年
后一篇:《左传》·哀公·哀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