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关

分类: 图片 |
咽喉、锁钥、关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22年10月28日
关,即关隘,大地褶皱上的古老节点,能量与风土流动的集结之地。
盘踞在河西走廊咽喉处的嘉峪关。
摄影/李睿
中国雄关,或倚山形之险峻,或托人力之雄壮;或仰勾连之密切,或借地气之参差。
它们既是险阻,也是通途;既是分隔,也是黏合。
它们像纽扣,缝合起辽阔国土和堆叠的历史,把守和节制着一个个地理与文化单元。
到今天,雄关们或仍身担重任,控扼一方之交通;或退在现代道路的一侧,化身景区,供游人观瞻凭吊;又或者,荒废于山野,渐为世人遗忘……
沉入夜色的娘子关。
摄影/杨东
咽喉、锁钥、关节:关会被修建在什么样的地方?
在中国,一座雄关能够在地理上成立,几乎都要满足一横一纵的条件:
一横,即山。山地丘陵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3%,被它们分隔的平原和谷地是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山脉是守护一方平安的遮蔽,也是妨碍风物流通的屏障。
秦岭巍巍,以一山分南北。
摄影/吴俊瑞
一纵,即道路。再难的险阻,我们的先民也总能找到穿越的方法。
横纵相遇,就意味着一条循地形自然伸展的道路,遇上了一座险要的山口。 这便是修建雄关的绝佳之处。
太行山中的道路。
太行山纵亘南北,分离出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这两个地理单元。它善解人意地留下了八条天然的横断谷地,人称太行八陉。是沟通太行山两侧最重要的八条道路。每一道陉的险峻之处,都有雄关镇守。
太行八陉示意图。
军都陉
,太行八陉由南向北数起之第八陉,在该陉中修建的G6京藏高速及京包铁路,是北京城沟通内蒙古大草原最便捷道路。当年李自成和他的陕北兄弟们从这里杀进北京,元顺帝和慈禧则从此反向逃往西安。
军都陉中的京包铁路与水关长城。
摄影/李睿
居庸关就在这军都陉中的军都山峡谷之中是北京最关键、最脆弱的大门。
盘踞于峡谷中的居庸关关城。
摄影/李睿
居庸关西南,河北易县,太行山之第七陉蒲阴陉上,有紫荆关。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先破了紫荆关才征服了金朝。
事实上,紫荆关相当雄壮。这里的太行山,壁立千仞,陡峭无比。长城与关城蜿蜒盘踞,其城防系统的复杂程度绝无仅有。
长城上各主要关口的防御形态。
如今的紫荆关尚未被辟为景区,但为了保护古迹,关城中的镇政府已经搬离。关城旁的小贩背后,一块并不起眼的斑驳牌子上冷酷地写着,这里经历过140余次战争……
山西在地理上十分特别:它的四周都有天然的山河屏障,如同一个巨大的城池。
从太行八陉进入山西,如果想向西进入关中平原,渡过黄河的最佳通道是风陵渡-潼关。
潼关和它对面的风陵渡,一对天造地设的“三省大门”。
想从山西、河南,前往陕西的关中平原,取道潼关至今仍是最便捷的选择。
潼关的山形水势大开大合,堪称奇绝。
【黄河在此遇秦岭,只能转弯九十度向东;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此汇入,水势滔滔,自成天险。山盛水险成就了潼关,这座把持“四塞之地”关中东大门,是当之无愧的“三秦锁钥”,可谓长安王气最强悍的守卫】
潼关古城与悠悠黄河。
在关中想到入蜀,心里眼里都要与剑门关相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老蜀道上的剑门关,借天然隘口成关:断壁高耸如剑,天开一线。金牛古道,几乎是古人往来汉中与成都的唯一通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里完全不是修辞。
不借助天然地理,仅凭人力,无法在这个星球上早就经得住历史考验的雄关。
如今已经化作风景区的剑门关
摄影/胡文凯
战而为堡,和而为城:雄壮而不失精巧的雄关建筑物
天然成关之地,成就了那里的建筑。随着地势、敌情与时代的变化,关关相似,处处不同。
俯瞰嘉峪关
摄影/李睿
雄关不止于应对战时。平时还要盘查行旅,通商互市……因此建筑形制十分复杂。
史上关城,多有损灭。幸运的是,万里长城两端的山海关与嘉峪关基本完好。让我们得以见识精巧的中国城堡。
山海关老龙头,海面封冻时的样子
摄影/杨东
山海关这个名字,响亮而实在,这里真实的情况,确实只是山、海、关三个字。
山,即角山;
海,即渤海。
两者相距最窄之处,仅7.5公里。这一条狭长的平原,从古至今,都是沟通东北与华北最重要的通路,没有之一。
关,就是建于山海之间的城防建筑群。
连接着山与海的山海关防御体系。
从浸入海水之中的海防城老龙头,到庞大威武的、书写着“天下第一关”的大关城,再到
雄踞于角山上的长城与关口。山海关关城体系如一条长龙,警惕而勇猛,森严而壮阔。
长龙上的空心敌台,可以无死角地射击隐蔽在城墙根的敌人;老龙头沉入海中,可以有效阻止敌人于冬季绕过冰冻的海面偷袭……无数英武的将士,靠着这套严密的防御体系,抵御住了一波又一波来自塞外的冲击。可惜,这座在正面冲突中几乎无败绩的雄关,最终还是没能抵住人心的变乱。
山海关系统,如今变成一个个景区。京哈铁路、京哈高速,在这些景区间穿过。在东北人的语境里,从此经过就意味着离开或归来。
万里的长城最西端,嘉峪关,规模比山海关还要庞大,扼守河西走廊的西部咽喉。
嘉峪关,万里长城第一墩
摄影/杨东
定城砖:据说当初的总工程师善于制定预算,建成如此复杂的一座关楼,最后竟只剩下了一块砖。这块砖至今仍被放在会极门的后方供人观瞻。
图1-3: 嘉峪关关城城楼。
摄影/滕洪亮,笑飞雪
嘉峪关的精巧程度都值得膜拜。极高超的制砖和砌筑水准。军事、生活与审美的要素完美平衡。城墙、雪山、绿洲、飞檐组成美妙构图,更是魅力无穷。
嘉峪关关城结构图。
嘉峪关悬臂长城文物保护区。
摄影/杨文杰
关与边界:雄关如何影响两侧的风土民俗?
在河西走廊上的城堡与关隘,向北是蒙古族的聚居地;向南翻越祁连山口就是藏族的村落。
地理与风俗,成就了这些古老的雄关。
介于江西赣州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市中间的梅关,开凿于唐代,是粤赣两省之关界。其文化缓冲效用,远大于边界之作用。梅关两边是风俗相近的客家人。
梅关古道,以一关分赣粤
摄影/陈彦
大别山上以武胜关为代表的“义阳三关”,自古便是楚豫两地的地理与文化界限。但在武胜关以北的信阳,热干面据说比武汉的更有风味。
雄关所踞之处,永远盘旋、集结着来自山河地理、文明风俗的强大势能,丰沛的生命能量,无穷的魅力。
现代游客们穿越嘉峪关的关门。
前一篇:《左传》·成公·成公十一年
后一篇:《左传》·成公·成公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