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毫无意义的工作
(2022-10-09 12:00:00)分类: 国际 |
关于毫无意义的工作
2022年08月19日
凯恩斯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进步将使人们周工作时长缩至15小时。
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费时依然越来越多。
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存在很多毫无意义的职业。“社会价值高”的工作薪酬往往不高。
下文摘编自《毫无意义的工作》
“毫无意义”的工作并非没有价值
很多岗位的出现,是出于“所有人都必须工作”这样一个错误观念
每个人都必须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现在人们不仅以生产能力体现存在,更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
大部分人更希望通过工作以外的东西来定义自己。
但人们把工作当作生活的终极意义。
失去工作,丢掉的不仅是物质收入,更是定义和尊重自我的能力。
美国存在“穷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不配过好日子”的刻板印象;日本工人被教导去蔑视韩国工人;英格兰工人被教导去轻视爱尔兰工人。
当代道德逻辑:穷人穷在缺乏意志力;那些为不想从事的工作而勤奋工作的人值得尊敬。
忍耐是“经济公民”的荣誉徽章。如果你连忍耐都不能,就没有权利提出任何其他要求。
人类幸福感来自能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感觉,人们还将这种感觉同社会价值划等号。
工作的社会价值越大,经济回报则越小。若选择了经济回报,就要接受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
“工作价值”无法衡量
当一个人说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或价值时,他心中已有价值判定。但具体岗位的价值很难判定。
经济学家的价值标准是商品或服务满足需求的程度。许多人将此应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上。
一般人说的“有用”,只是在说这件东西是获得另一件东西的手段。
任何关于“效用”的判断,都会走向主观。
经济学家认为,人的需求无需评论,应该评论的是如何实现需求。
价值属于主观判断。如果市场永远正确,那么拿着4万美元薪水,却成天在电脑上玩游戏的人,就必须相信他打游戏为公司提供了价值4万美元的服务。市场都能错成这样,你的主观判断何尝不会出问题。
“社会价值”不只关乎财富
价值理论解释了商品的价格:面包价格会根据供需变化波动,但波动总是在某个中心值上下。这个中心值便是面包的自然价格。
市场可能低估或高估事物的价值。许多因素(个人品位或亚文化品位,即情感价值)无法量化。
“价值”关乎经济,即赚钱的行为。
“价值观念”则不同。很多无报酬工作,却给从事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只有这好处看上去并非刻意追求,大部分人才会觉得它正当合理
金钱使量化对比成为可能。有了金钱,不同的商品才可以比在一起。
这种比较,在“价值观念”领域是没有的。更贵未必更可爱。
无法量化,才是“价值观念”的价值。
商品A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可以和商品B、C、D等进行对比。
“价值观念”的价值不可对比。每个“价值观念”都独一无二,因而无价。
面对复杂问题,人们会精确表达或简略表达。简略表达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观念”这样的词,与精确表达不同
简略表达只表示主观倾向,并非精确表达中的事物真相
生活并非一分为二,不能简单地划分为“经济”和“非经济”
在“经济”领域,人们只考虑钱、物质私利;在其他领域(政治、宗教、家庭领域等),却不在乎钱和私利。
真实的动机往往是混合而成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社会价值”不只关乎财富创造,甚至都不关乎闲暇,而关乎社交,关乎合群。
器官捐献能彼此提供救命机会
摇滚音乐节,人们一边在草地里踩着烂泥,一边演奏或聆听着他们最爱的歌曲
人们的共识是:这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
而帮助有钱人避开彼此(巨富都不喜欢邻居)则没有丝毫社会价值。
很明显,此类“社会价值”无法精确测量。人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但起码两点是确定的:1.工作带给人最重要的东西,一是金钱,二是给世界做贡献的机会;2.以上两者成反比,即你的工作社会价值越高,带给你的酬劳往往越低。
选自 《毫无意义的工作》 作者:大卫·格雷伯
前一篇:《左传》·宣公·宣公三年
后一篇:《左传》·宣公·宣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