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
(2022-10-01 12:00:00)分类: 艺术 |
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
2022年05月17日 中国美术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美没有了特立独行的个性,美失去了风格的典范,美不再是美,如此的美,斯恶矣。
美,是心灵的愉悦
人类感官构成了“美学”。
看到、听到、闻到、摸触到……
探讨感觉,是因为其中的喜欢和不喜欢。
照理,感觉是中性的,没有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
喜欢与否跟心灵活动有关。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黄昏,其实并没有美丑的问题。
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黎明很美、黄昏很美?
是我们看黎明与黄昏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
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不只是黎明。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
美,是繁华过后是平淡
宋代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家,苏东坡,一生当中得意过,也失意过。
在经历人生的起落变化之后,苏东坡的诗里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果人活到一定程度,有了生命的信仰,再回头去看自己一生的路,会发现其实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会觉得失意挫折的不好,也不会觉得繁华宠爱特别好;
人生是很多复杂的经验组合起来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经过反省后的感官文化。
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我们的视觉、听觉每一天受到这么多的刺激,就想要追求更多感官刺激,安静不下来。
此时,会渴望回到平淡天真,会渴望降低感官刺激,让心灵更饱满更丰富。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
如果生活里有太多有目的、欲望,就有功利性,其实这个快乐并不等于美。
静静地去听松树间的风声;
感觉河面上一点点将要消失的阳光。
这时,心灵才处在一种饱满的愉悦的状态。
前一篇:《左传》·文公·文公十三年
后一篇:《左传》·文公·文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