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悍的实话
(2022-09-02 12:00:00)分类: 网络与民间 |
一篇精悍的实话
2022年08月22日 作者·张文木
学问要有生死感,不能讲空话
吃饱饭后讨论粮食安全,一天也谈不出个所以然。
吃饱时,你问他什么叫粮食安全?他说有广义粮食、狭义粮食,还造出一些模型和数据来,一套一套的。
这是没到生死存亡时,如果饿三天谁再说广义概念,就让他去吃广义“粮食”。
如果饿三天再来谈,会场中间再放一个馒头,就没有那么多定义、逻辑和斯文了。
眼睛发绿,直盯馒头,随时准备动粗。
人越“笨”就越接近真理,因为笨人知道活着才能谈其他。
饿三天,不用教就明白什么叫粮食安全。
这样简单的道理,不到艰难时,特别是不到生死关头,就不容易被理解。
空话亡国、毁家。所谓空话就是没有生死感的话。
写形势分析文章时,常说有三种可能性,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等等。
貌似有理的废话。什么事不是三种可能性、机遇与挑战并存呢?
周易说“远及诸物,近及诸身”,意思是:认识远处的事物的结论先要就近放在自己身上试试。
媳妇打来电话:“老公,孩子找不着了”。
你能对媳妇说“不要紧,有三种可能性:机遇挑战并存、困难希望同在”这样的话吗?
姑娘所以成为母亲,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经历。
年龄是经历而非时间的记录。
没有事情的时间,没有意义。
孩子是母亲和姑娘之间的界碑。
孩子一哭,姑娘就不是姑娘而是母亲了。
如果没有孩子,50岁的女人还是姑娘,还喜欢接受999朵玫瑰,接受扑通半跪在面前那暖男式的浪漫。
当作了母亲就不一样,孩子一哭,就要为孩子找食物、进厨房。
如果没孩子,那就另说了:找外卖,打电话。
好学问是把学问变成改变世界的刀子
不好的学问是把改变世界的刀子变成无问西东的“学问”
长期以来,我们失去了战争年代那种生死感,
目前那些美女谍片和美女抗战片:在日寇“三光”的地方,地下工作者还在热恋和请客。当然现在也有不错的作品,比如《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等,都是有生死感的作品。
但这样的作品还不是主流。为什么,人没有遇到生死问题。人一到生死,马上就不一样。
饿肚子时,这面放一把玫瑰,那面放一把枪,你看他摸什么。
吃饱时,他一定摸玫瑰,不解决问题,但能博得好名声。
前一篇:《左传》·僖公·僖公十七年
后一篇:《左传》·僖公·僖公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