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给老妈解释什么是GDP
(2022-09-01 12:00:00)分类: 经济 |
教授给老妈解释什么是GDP
2022-08-17卓识闻道
我妈今年88岁,有一天,她问我:“你给我解释一下,GDP究竟是什么?”
我说:GDP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总量,越多代表经济活动越强。
比如,一个岛国,只有两人,一男一女。男的种地,女的做衣服。每年男的要花1元钱向女的买衣服;女的要花1元钱向男的买粮食。这一年,该岛国GDP就是2元钱。第二年他俩结婚了,不用互相花钱买了,这一年的GDP就是0。
【GDP只计算用钱支付的经济活动,以货易货,义务劳动和家务都不算GDP】
十年后,他俩生了一男一女,离婚了。女孩归妈,男孩归爸。女家每年要花2元向男家买粮食,男家要花2元向女家买衣服。这一年的GDP就是4元。
又过10年,男孩从外地找来一个媳妇,生了一堆孩子;女孩从外地找来一个女婿,也生了一堆孩子。男家要花10元向女家买衣服,女家要花10元向男家买粮食。这一年GDP就是20元。
【人口越多,消费越多,GDP也越多】
又过了一年,岛上发了洪水,粮食减产一半。女家还想向男家买那么多粮食,男家说只能供应一半,而且你仍要付10元钱,因为粮食少,钱多,通货膨胀了。一场大火,制衣厂烧了一半。女家也只能卖给男家所需要的一半衣服,而且也要支付10元钱。
这一年的GDP还是20元吗?
【不是。GDP要剔除通货膨胀,这一年的GDP只是10元】
又过一年,岛上风调雨顺,制衣厂也全面开工。东西多了,价钱自然降下来。男家和女家又各自支付10元钱买衣服和粮食。GDP恢复到自然灾害前的水平——20元。
孙子们都长大了。一个孙子玩火,为了不让大火把岛子烧光。岛国成立了政府,雇佣一个消防员,工资每年1元。一个外孙女喜欢随便扔垃圾,政府又请一个垃圾工,每年工资也是1元。这一年GDP增加了2元,变成22元。
又过一年,岛上发现一个煤矿。每年向岛外出口10元的煤。这一年GDP增加10元,变成32元。
又过一年,煤矿造成岛上水源污染,政府再请一个人处理污水,工资每年1元。
政府人多了,于是,选出一个总统,工资每年1元。
总统又找一个秘书,工资每年1元。
这一年GDP增了3元,变成是35元。
又过一年,政府又请一个人负责表格,工资每年1元。
岛国的人开始不服,不想填表。政府必须请个警察,又是1元。
这一年GDP增加了2元,变成37元。
【政府开支也是GDP,公务员越多,GDP也越高】
岛国孩子越来越多,请个老师,人工1元。
老师认为,孩子应该穿校服,学校为此支出10元。
这一年GDP增加11元,变成48元。
【教育费也是GDP,学费越高GDP也越高】
女人除了能做衣服,还懂中药,为岛上人民看病。这一年她给10个人看了病,每人1元。GDP又变成58元。
【医疗费用也是GDP,看病费越高,GDP也越高】
又过一年,岛国发现邻国虎视眈眈。必须找10个军人,每人工资1元。每人再配一杆枪,每杆枪1元。GDP又增了20元,变成78元。
【军费开支也是GDP,武器买的越多,GDP也越高】
老师和女人成了岛上首富后,每人请二个月嫂看孙子,每个月嫂工资1元。
这一年GDP多了4元,变成82元。
岛国人民喜欢房子,全国买房子共花了100元,GDP猛增到182元。
岛国地面挖塌;水源污染,雾霾了。这一年,岛国拿出18元修复环境。GDP增加到200元。
【治理污染也是GDP,治理费用越高,GDP也越高】
30多年,岛国的GDP从2元增加的200元,成了世界经济强国。
总结一下:GDP不是越多越好;越多只代表越忙。
因此,GDP第一,不代表牛。关键要看你是什么GDP?
GDP指标是美国经济学家 Simon Kuznets 1934年发明。
1944年后,全世界开始用这个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Simon
Kuznets在发明这个指标时,警告过美国国会:如果不考虑财富分配,GDP就不适合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比如,美国现在贫富差距太大,最富1%家庭的财富比下面90%的家庭财富还多。尽管GDP全世界第一,但大街上到处是无家可归的流泪汉。
Simon Kuznets
还警告:GDP只计算经济成果,没有计算为经济成果所付出的社会代价。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比如,中国GDP增长很快,但代价是污染严重,有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影响和痛苦,GDP没法反映。
1962年 Simon Kuznets
又强调:使用GDP指标时,必须分清数量和质量,长期和短期,产出和成本的关系。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追求GDP和为谁追求GDP?
很多经济学家批评:GDP不包括家务和不支付货币的工作是不对的。
澳洲人工贵,找人修点东西,至少100元澳币。为了省钱,我学会了修理家庭设施,一年让我省了1万元。
如果请人做,GDP就增加1万。我的义务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却没被计入GDP。
后记:
经济学还有二个重要概念,1.“资源有限”,2.“机会成本”。
如果岛国人民都不乱扔垃圾,就不用请保洁,岛国的GDP会不会少一元?
不会的。捡垃圾的人可以去修路。路通畅,少堵车。
但由于劳动力有限,要么修路,要么捡垃圾。岛国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选择捡垃圾,就要忍受堵车。堵车就是垃圾少的代价——经济学叫机会成本。
军费花多了,国家安全,但治理污染的钱可能少了;思想教育经费多了,人民思想进步了,但花在医疗上的钱可能少了;公务员多了,社会管理有序了,但科研经费可能少了……
资源有限和机会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衡量GDP的每一分钱。看看它究竟成色如何
前一篇:《左传》·僖公·僖公十五年
后一篇:《左传》·僖公·僖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