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介鸣:母语是文化和思维载体

(2022-08-18 12:00:00)
分类: 军事与科技
朱介鸣:母语是文化和思维载体
2022-08-12 联合早报 

语言是人的交流工具,包括词汇和语法。
英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英语几乎可算是一种国际语言。
新加坡有四大种族,引申出“母语”的概念。
顾名思义,母语是母亲说的语言,即个人的第一语言,它常表现为一种方言。
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
 
本人母语是华语,英语是工作语言,不谙马来语和淡米尔语。
在新加坡,讲英语家庭越来越多,华人社群讨论如何学习华语时,争论是否应该放弃方言。
一些英美读者认为新加坡英语不规范,建议政府将英语作为母语对待。

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必须词汇丰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
母语承载文化、传递文化基因、继承历史遗产,是民族国家的基石。
用母语创作的经典文学,表现的是民族灵魂;这些经典文学又丰富和滋养了它所从属的母语。

掌握一门语言,就应当熟稔它的文学艺术作品。
不了解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作品的英语水平,不能称为第一语言;一个人不知道歌德,不能说德语是他的母语。

结识了一位Chao姓的台湾同事,问他是哪个Chao,答曰:“晁盖的晁。”熟悉四大名著的华人同事听后会心一笑。但不曾读过《水浒传》的同事听了就一头雾水。可见文学通过语言对民族文化的塑造。

一些不识字的人,通过观赏母语戏剧,获得古典价值观。又通过母语把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后代。文化价值观通过戏剧而非说教代代相传。
“怨有头,债有主”,“人在做,天在看”,华语中有样的文化基因。

语言反映民族心理历程和历史。诸如“田忌赛马”,“草船借箭”和“空城计”,重谋略,轻技术,致使中国科技发展不突出。
母语是思维的载体。如果词汇丰富、细腻婉转,思维也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唐诗宋词是这方面的典范。笔者的英语属于工作语言,科技英语要求实话实说,能胜任学术交流和专业教学,不需要母语编辑的协助。

我曾向一位淡米尔族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你要学习淡米尔母语?他说,淡米尔语有对某种自然现象细腻丰富的描述和相应的词汇,而英语没有,民族文化遗产只能通过母语获得。

亚洲社会可能更重视社会关怀。华语为母语的人们都了解“人情味”的含义,对社会弱者网开一面。一直以为与此对应的英语是compassion或human touch,直到一位双语的加拿大学者告诉我,两者不对等。他肯定比我更理解英语,因为是他的母语。他在中国留学期间直接获得过与“人情味”相关的生活体验,所以他认为他知道“人情味”的内涵。根据他的判断,英语没有“人情味”的相应概念。

进入21世纪,国际流动、国家之间移民成为很普通的事,个人能有效运用多种语言,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资产。母语也更显得重要,因为全球化和地方化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巴刹语言、科技语言或商务语言。

作者是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特聘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