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欧阳炯

(2022-08-04 12:00:00)
分类: 历史
人物 ▏华阳老哥子:诗人欧阳炯
2020-10-23

欧阳炯也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


歌曲:浣花溪
欧阳炯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及父亲均在西蜀当过县令。幼承庭训,好文学,工诗词,且极擅吹笛。
我是在成都工作的外地人,自从读了:“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那首《南乡子》后,这个大诗人却总是来撩拨我。
翻开中国文学史,他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在我面前停留,渐次化为翩翩身影:或披金佩紫,出入宫禁与皇帝谈剑说诗;或把酒投壶,今天一首闺怨诗,明天一阕香奁体,与文友们分韵酬唱。
在他的身后,终于出现了我国最早一部词总集——《花间集》。不过,当我认真咀嚼了《花间集》中,由他创作的《浣溪沙》《南乡子》等十七首小词之后,却发现在他剪花裁柳的笔下,总会流露出浓浓的华阳口音。
这个华阳人就是五代后蜀的著名词人欧阳炯!
欧阳炯(896年——971年),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官至后蜀孟昶政权平章事.其词婉约缱绻、流丽隽永,是我国五代“花间词派” 的领军人物。
欧阳炯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及父亲均在西蜀当过县令。幼承庭训,好文学,工诗词,且极擅吹笛。
入仕之初,曾在前蜀皇帝王衍手下任中书舍人,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前蜀灭亡,欧阳炯即投靠后蜀皇帝孟知祥及其儿子孟昶,历官武德军节度判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吏部侍郎加承旨学士、户部尚书兼平章事等高官显爵。
常于摩诃池〔旧址在今市体育中心位置〕的楼台水榭间,陪蜀后主孟昶长歌宴饮,或于花前月下同诗友徘徊吟咏。玩得高兴时还摩仿白居易作讽谏诗五十首,得到盂昶手诏嘉奖。
虽说这些诗歌早毁于战乱,但他领旨所作的《蜀八卦殿壁画记异》,却侥幸保留下来,让我们对孟昶宫中的一些秘闻有所了解:
蜀后主孟昶广政七年(公元944年),淮南使者来蜀,所送礼物中有仙鹤六只,孟昶看后,非常喜爱,要宫廷画师黄筌将鹤画于偏殿之照壁。
黄筌领旨自是精心绘制,所画诸鹤,细致入微,更妙於生。竟引来迁徙之飞鹤,以为遇到同伴,勾留画前,不愿离去。
孟昶见后非常高兴,遂赐名该殿为六鹤殿。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铭石刻碑立于殿前。
又如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孟昶新建八卦殿落成,又命黄筌于壁上作画,黄筌面壁三天,“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
不久,孟昶出宫狩猎经过该殿时,一猎鹰见壁上所画禽鸟,竟振翅扑去,随从紧拉套索,哪鹰连扑数次,竟不能制 。孟昶见了连连称奇,又将欧阳炯召来,命作《八卦殿壁画记异》予以表彰。
往事越千年,无论六鹤殿还是八卦殿今均堙没无闻,惟此美文两篇,流传至今!
八卦殿虽峻工于广政十六年,但早在广政元年(937年),还发生过一次让欧阳炯刻骨铭心的伤痛。
前面不是提到过一首叫做《南乡子》的词吗,欧阳炯为啥写它呢 ?原来,他有位宠姬,不仅红袖雪肤,姿质艳丽,更兼婷娉袅娜,舞态轻盈。却被孟昶假培训嫔妃之名,“借”进宫去当舞蹈教练,强霸了去。
那宠姬本是锦江河畔的农家女。两前年,欧阳炯与友人江畔踏青,时值桃花盛开,春光满眼,见一村姑情态嫣然,隐映花枝间。问之,疏篱映带的两椽茅屋即是其家,欧阳炯不久托人将她买入府中,调教为舞姬。
而词中“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就正是他与那华阳妹子一见钟情的写照。
而另首《贺明朝》的笔触则更细腻了:“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如今却物是人非,面对柳丝如眉花如染的春天,潜在的失落感一下子明朗起来,对心上人的思念更是情切切,意绵绵……
其实,作为皇帝的孟昶对欧阳炯也很够意思了。这厢刚夺走他的宠姬,那厢马上又让他以翰林学士身份挂职丹棱县令。
两月后,又以“抗旱有功”将他擢升为礼部侍郎,由副局级一下子便爬上了副部级!以后他更是官运亨通,竟然干到了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兼平章事 (相当于副总理)。
欧阳炯虽然位极人臣,但他毕竟是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 即使在案牍繁忙的县令任上,也不改名士派头,写诗作赋是不用说了,还使酒骂坐,书生意气十足。
他是春末上任的,时值收麦插秧的大忙天,可嘉州衙门却偏偏发来一道公文:要所属各县组织青壮年去参加龙舟比赛,为太守(相当于地级市一把手)端午节助兴。这简直是不顾农民死活!州内各县县令,均以“政治任务”为名,催迫农民上路,弄得来民怨沸腾。
这丹棱县令欧阳炯却不买账,他在公文后面随笔挥出一首《南歌子》:“秧才开三叶,蚕只得两眠,收播皆忙迫,划甚么龙船,瞎添乱!”也多亏他这爱民惜物,无为而治的风格。真要今天一个“端午龙舟”,明天一个“上元观灯”,中秋再玩个 “焰火盛会”之类的“庆典”,那才让老百姓穷于应付呢!
作为国家干部的欧阳炯,用现代眼光看虽然有点“不作为”,但他对自已却要求极严。
任满回京那天,正待解缆扬帆,有人赶到船上送他黄金百两。他不受,并在装满黄金的锦盒上写了一首《采菱曲》:“箫箫行李向北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物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一个副部级干部,不但拒收受贿赂甚至连土特产都不带走。这就令人肃然起敬了!
不过,严于律己不搞“形象工程”、不给老百姓添麻烦的欧阳炯,有次却险些给自已惹了麻烦。
事情是这样的:也是丹棱挂职期间,该县有个不守清规的和尚,因喝酒吃肉,拐骗妇女,被扭送衙门。
欧阳炯调查属实,下令将他先打五十大板,再枷号示众三天!判词是这样写的:“落发却涉法,出家又戴枷。两块无情板,夹你光头瓜!”这件事轰动了全城,和尚虽咎由自取,但这样的判决也确实写得太“任性”了。
为此,一名姓张的翰林还上奏皇上,说他玩忽职守,游戏公堂。但欧阳炯眼下圣恩正隆,一个小小的翰林既伤不了他的面子也参不倒他。
不久,真正让欧阳炯扫面子的事还是发生了,那是宋初的开宝元年(968年)。
当时,业己随后蜀主孟昶一起降了北宋的欧阳炯己年过70,宋太祖赵匡胤却命他在金殿上当众吹笛。
当其满朝官员认为这样有欠妥当而劝阻时,赵匡胤却说:“朕常闻孟昶君臣溺于声乐,炯官至宰相尚习此技,故为我擒!如今让他吹笛,只为证明这些传言是有根据的!”
原来赵匡胤是把欧阳炯这位前朝降臣作为“反面教员”,有意作践一番的。
当然,要把后蜀小王朝的灭亡归罪于欧阳炯,却也天大的冤枉!《宋史》骂他“无检操”,也是理学家们的恶意苛求。
降宋以后,欧阳炯虽仍在做官,却不愿受赵匡胤的凌辱,派他去祭南海时,居然抗旨拒行,看来还是颇有骨气的。本来嘛,把一个政权弄到了文官爱诗,武将好色,贪赃腐败,朝纲废驰的地步,不去责怪头把手,反拿欧阳炯这样的词臣文士代人受过,也是说不通的!
其实,早在后蜀广政三年赵承祚编著《花间集》、并由欧阳炯写序时,欧阳炯对后蜀的国祚己有所预感,对靡靡之音,亡国之韵也忌讳特深。不但在口头上谴责南朝宫体的萎靡不振,在创作上也力求清新峭健,并为日后宋词的发端与繁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相比,欧阳炯因生活局限,部份作品显得格调不高,思想性不强,但作为生于成都长于成都的乡土诗人来说,开一代 “花间词派”之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仍是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对这位生于蜀、长于蜀,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承前启后之功的文学家,成都人对他却极为吝啬,在其桑梓之乡——华阳,至今也没有一处纪念他的碑碣或亭阁,这就不得不令人惊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