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不会死,试图垄断中文的大约会死

(2022-05-29 12:00:00)
分类: 网络与民间
中文不会死 试图垄断中文的大约会死
2022年05月23日

世界上有两种恶俗行为,一叫媚俗,一叫媚雅。
媚雅者认为,世事天然,要么高雅上等,要么低俗下等。

《中文大约已经死了》就是典型的媚雅。认为中文是雅言,区别于大众语言。
媚雅者并不能创造雅,他们只会喊口号「高雅就是好」。
在这些人眼里,空空如也的口号是高级的、文雅的,而「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是低俗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空空如也,就是春秋时代的流行语。
这就是流行语的魅力,它们是活语言,你可以用一个高级的词汇来代替它,但你说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流行语不但能表现出来你用雅言表达的意思,而且非常有趣,因为有它们,中文才不会死。

《成语大词典》里的每个成语、典故,都是流行语,就是那个时代的「绝绝子」,「大无语」。
「大无语」这词儿不好吗?有什么词汇能比「一整个大无语」,更能代表那种无语凝噎的感觉。「失语」比「大无语」好到哪儿去了呢?
中文是演进的。没有演进,中文还停留在甲骨文时代。

他们批判流行语的低俗,认为这种废话篓子,是智力的低下。
但他们不知道,甲骨文为什么字少,不是古人智力高级,而是甲骨难刻。
等到有了竹简,才有了老子孔子。
有了造纸术,才有了两汉散文。
今天流行语的繁复,是因为我们有了繁复资格和本钱。

孔夫子若到今天,他还要去写先秦的散文吗?
中文死了,就相当于说唐诗死了,这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唐诗」当然死了,因为那是「唐」诗,但是诗歌没死。
诗人不再写「唐诗」,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那样落后、丢人。

诗有咏物诗,写景诗,抒情诗,说理诗。
为什么要分这么多种?
因为诗是工具,抒情咏物都满足不了诗人的表达欲了,就有了说理诗,宋代以后,几乎所有诗都开始说理。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宋朝人不可能像唐朝人那样写诗。

中文死过吗?中文每天都在死啊。唐诗死了,宋词死了,明清小说死了,但是中文死了吗?从来没有,因为中文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在创造流行。更新中文的,有各种有名的诗人,也有各种无名的李白、罗隐、辛弃疾,他们创造不出诗词歌赋,但他们在贡献各种流行语。

《滕王阁序》不是什么天才的苦吟,而是一时的灵感迸发。洪州太守阎伯屿本来要抬举自己女婿,让女婿写好文章,准备夸耀,没想到来个王勃,临时一挥而就,阎太守本来大怒,王勃写一句命人报一句,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惊为天人。

王勃若要苦吟,就不会有《滕王阁序》。
文学也好,中文也好,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是生活的火花,没有王勃也会有李勃、张勃,因为只要有生活,就总有天才的少年。
今天为什么没有《滕王阁序》,因为今天要盖一座楼,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这就是苦吟与即兴的绝然不同。

贾岛苦吟,要推敲,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一个媚雅者的难堪,他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天才的敏感用不着「推敲」他不用冥思苦想,他输出什么什么就是流行。

《中文大约已经死了》把中文的毛病归因为低幼化,中文之死,死在太年轻。
年轻人不是世界的全部。
感叹「中文已死」的人,是在以「拯救文化」之名,行「垄断文化」之实,他们关心的不是中文死不死,而是要定义中文。
垄断中文,以便回到了他们擅长的时代。他们可以跻身文字贵族,一语定乾坤。文字贵族说得越多,民众说得越少。

很多流行语固然不太高级,但当民众说得越多,文字贵族说得越少,这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