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2022-05-10 12:00:00)分类: 艺术 |
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2022年04月28日 文/宗白华
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植时代和社会,有土腥气,有血有肉,纵然它的头须伸进精神的光明。
文艺境界的广大和深邃,多么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这又是何等的空灵?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01 空灵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起于心无挂碍,与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染上了人的性灵。
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
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风雨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
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
然而,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
02 充实
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
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豪情使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
“悲剧”是这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是生命充实的艺术。
西洋文艺爱气象宏大、内容丰满的作品。
歌德的生活经历着人生各种境界,充实无比。
杜甫的诗歌最为沉着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艺术家精力充实,气象万千,艺术的创造追随真宰的创造。
叶燮在《原诗》里说:
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
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
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羲之诗)。
可见,中国文艺在空灵与充实两方都达到极高的成就。
前一篇:《夜航船》·伦类部·婿
后一篇:《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