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真实关系

(2019-05-14 08:52: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

《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真实关系
2019年05月12日 书箸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第一句话其实就揭露了他与父亲最真实的关系。两年不曾相见,是太忙不曾有机会,还是隔阂不愿相见呢?

格外宝贝,严加培养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曾官至徐州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
身为长子的朱自清,自小便被父亲寄予厚望。朱鸿钧对朱自清一方面格外宝贝,尽力保证小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另一方面又对其严加培养,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朱自清日后的国学成就与父亲的严格督促密不可分。

封建做派,父子失和

1917年,朱鸿钧失业,很快遇上了“经济危机”。1920年,从北大提前毕业的朱自清前往扬州八中教书,身为家长的朱鸿钧,凭借自己与扬州八中校长的私交,未打招呼就取走了朱自清当月的薪水。
这一做法与朱自清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他觉得父亲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加之父亲的妾侍又从中挑拨,使得矛盾愈演愈烈。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这又使朱鸿钧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背影》面世,矛盾消逝

1922年的暑假,朱自清带着妻儿回去看望父亲,欲缓和矛盾。但朱鸿钧认为自己没有错,先是不允许朱自清一家进家门。后来让步了,却始终不搭理儿子,朱自清待了几天就悻悻离去。
第二年暑假朱自清又回了一趟老家,但朱鸿钧表面上依旧很冷漠、很苛厉。随后几年,朱自清都不曾回去看望父亲。突然有一天,朱自清收到来自两年多不见的父亲的一封信,信中写的就是《背影》中引用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忍不住悲从中来,想起父亲过去对他的的种种教导和关怀,想起当年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想起了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朱自清提笔写下了《背影》。读到此文的朱鸿钧,老泪纵横,这些情真意切的字句,让他明白了儿子对自己真挚的情感。从此父子二人冰释前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