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琉璃心 |
文:郜莹
近日接待了几位来台讲学的朋友,他们一早来家拜访时,恰是我们小区在回收垃圾。几位皆是大陆名校名教授的友人们,绕着小区内几个回收不同垃圾的垃圾桶啧啧称奇,直说:"台湾垃圾分类做得实在太精细确实了!"
的确,台湾的垃圾分类真的非常的精细确实,像塑料瓶、玻璃、纸类,甚至干净和污脏的塑料袋,以及厨余都分成养猪厨余跟堆肥厨余二种不同的回收垃圾桶,每个桶子上都还附有详细的说明告示,
不像大陆通常只粗略的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二种。目前台湾全岛垃圾回收率已高达百分之56,超越美、英等先进国家,台湾垃圾回收及减量的推动经验受到全球瞩目,美国华盛顿邮报及读者文摘皆专题报导台湾回收成效,许多国家更派员至台湾进行经验交流,因为台湾不但很会回收,还会开发将回收物制成成品的技术,如将盛装饮料的宝特瓶,回收制成衣服;将垃圾焚化的底渣再利用,和回收铁及非铁金属、电子产品再利用,把"垃圾变黄金"。
但这些成效并非一蹴而及,而是历经了宣传劝导、强制规定处罚,到民众养成分类及减量制造垃圾的好习惯,逐步达到"全分类、零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如二手服装、家具的再利用的优质环保生活。
台湾的垃圾分类是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宣导,宣导的方式除了利用媒体宣导外,还将其列入学校教育里,但效果却不彰。直自2006年起先由10县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宜兰县、台中县及高雄县)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就是针对机关、学校、小区及随垃圾车行走路线沿线稽查,一旦发现有民众丢弃的垃圾,有不合乎垃圾分类的,先是予以劝导让其做好分类,若下次再犯就要被开罚单,罚款为1千2百元到6千元(合人民币280-1200原)。这些被开单的多数是在吃完饭盒后,未将厨余与饭盒做分类回收,而通通丢到一般垃圾中。
而一开始的垃圾分类也只是简单的分为3类,就是一般垃圾、厨余与可做资源回收的垃圾。在实施分类后,发现成效不错,一般垃圾减少1成,厨余增加6成,资源回收增加3成。
台湾在除推动垃圾强制分类,且同步推动一般废弃物源头管理措施,如限制产品过度包装、政府机关与学校餐厅内食禁用免洗餐具、限制塑料类生鲜托盘及包装、政府机关与学校纸杯减量等相关措施,后来并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也就是要丢取的垃圾必须装在需花钱购买的垃圾袋里,"强迫"民众为了达到省钱目的。另外还着重孩子的在校教育,让小小孩子都成为资源分类高手,担任起教导家长们做好资源回收的”种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