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思回报
文:郜莹
10月底去北京给一些农村老师做“阅读教育”的培训,三天的培训中发生了几件让我感触极深的事。
一件事是当有位校长提出,希望我们主办方能再多捐些书给他们学校时,我向这位校长提出反问:“你们在获得先前捐书后的这段日子里,有给捐赠者任何你们如何让孩子使用这些捐书的反馈讯息吗?”校长摇摇头。我很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是捐赠者,在全然不知道所捐图书是否有被学校好好运用下,你会愿意持续捐书吗?还有,如果你真的重视增添图书的需要,每年替图书室增添十来本新书的经费,相信学校一定拿得出吧?是否你想要的,只是希望能一次到位的得到大笔图书捐赠,好让学校储书数量‘好看’的那个‘数字’呢?“那位校长闻言脸色发红地坐下来。
在投入替偏远特困区孩子募集图书的这三年间,所捐助的34间小学里,有不少如这位校长般,自认为”穷就该受助“,视”穷“为得到资源的利器,因此大咧咧的将旁人的爱心扶助视为当得,而不思脱贫去困之道,以“理当受助”之心,希望能永远坐享旁人提供源源不绝的”鱼“。
但也有好些间学校,或将那些我们用心费力募集赠与的图书巧加运用,
让孩子因为阅读而改变了学习态度,达到提升知识与看世界的眼光的目的。还带动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空地种菜养鸡贩卖,或带领孩子制作手工来义卖,然后将所得费用购买新书来充实学校图书室。学校老师甚至为了培养孩子的“再微小的爱都能让世界发光“的爱心理念,
而鼓励孩子将劳动所得买书捐给比他们更需要图书的学校。
如在这次培训中去做分享的山东安丘的柘山小学,该校的解校长在三年前接任时,柘山小学不论在学生员或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在安丘的排名都是倒数第一,留守儿童人数高达全校生的八成。但在两年不到的时间,柘山小学的留守人数却降至两成,学校排名也跃升为全县第一,并挤身潍坊市的”名校“之列。仰靠的就是该校不一心坐等旁人帮助,在珍惜善用捐助扶持下,还努力寻找实施自助之道。
还有去年曾受捐助成立图书室的陕西蒲城的大孔中心小学,云南丽江九河中和完小、关上完小、九河乡金普完小,
他们在接受图书捐助帮助后的一年,发动孩子制作手工艺品交由我们义卖,所得款项购书捐助给内蒙的缺乏图书的学校。目前这四间小学将手工艺品制作列为教学项目,发展出学校的特色教学,成为所在地区的名校。
他们这些在受助后自助奋起的作为,不仅让我们捐献者的爱心得到感动鼓舞,也因而获得地方领导的关注,而愿意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扶持,提供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他们把学校办得更好,让更多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爱不思回报”、“无条件去爱人是一种美德”
,但相信你也一定听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爱心的付出还是希冀能得到回报,那是一个简单的种子与果实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一个有爱心并且不吝惜奉献爱心的人,但我们也同时希望我们的爱心能得到受爱者的尊重。
这也是我们在教导孩子做人处事时,必须认知到的“受爱”原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