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成为”好命人”

(2011-02-24 07:25:39)
标签:

金城武

台湾

早教

好习惯

新闻周刊

育儿

分类: 郜媽琉璃心

      让孩子成为好命人

                :郜莹

  20多年前我初生儿子时,台湾恰兴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早教理念,不过当时台湾并不似内地,有许多专收0~3岁孩子施早教的机构;替孩子做甚么智商、情商….等测验的这类早教书籍与机构也难见,因此我们这些新鸟妈妈们,所受到的”惊吓”较之现今内的妈妈们来得少,因而3岁前的孩子仍多半采”放羊吃草”方式,托给家中老人,或文化水平不高的褓母照管之余,并无带着孩子奔波于早教机构接受训练的现象。

  台湾这群在3岁之前”未早教”训练,出生于80年代左右的孩子,目前都长大进入社会工作,甚至有些都已为人父母,从他们身上不仅没看见”未早教”的后遗症(至少在我家两个孩子的身上就没见着),且虽然我们这些"长辈",对于他们仍会发出:"想当年我们像你这么大时,可比你们成熟懂事得多…"的慨叹,但相较许多小小年纪就被送去”早教”受训的孩子,他们至少能让人”虽不满意尚可接受”,因为对于不少的"早教宝宝",套句我那快奔30岁儿子的一句话:“待人处事上怎么这么欠学,跟他们简直没法相处共事!”

  许多幼儿园教师也觉得"早教宝宝"不仅特别难管理教导,且在学习表现上常常还不及那些3岁前只学会快乐吃喝的孩子。让人不由得要心生疑惑:”难不成不让孩子接受早教,反倒对孩子未来展更有帮助?";还是目前所盛行的早期教育有甚么缺失呢?

  我曾多次应邀担任亲子讲座讲员,和父母们做面对面沟通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应可对以上的疑惑做一个响应。我发现年轻的新鸟父母所热衷想知的,多半还是围绕着"如何让孩子可以达到知识全面发展、技艺多面"主题;孩子升入小学中高年级和入中学的"中鸟"父母,关心的重点则偏重于"人格素质、良好习惯的培养"。

  这对不同年龄层孩子教养上的相异需求,可以说代表了目前许多中国父母,在孩子教养上常有的迷失,就是往往将学本事和培养好素质、习惯,视作是两码子事,相信在孩子幼小时,如果能"喂饱"他知识技艺这些"鱼"打好根底,再去培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这些"渔"的习惯,更能事半功倍的让孩子得到完整的发展。殊不知"好习惯"是由"时间"构成的,它就像种子一样,需要有时间让它发芽,得到持续适当的施肥灌溉,才能发展成为让孩子获得更多“鱼”的“渔”能力。

  曾有一位记者,在对登上美国《新闻周刊》封面,被预言将从"亚洲受欢迎的演员走向真正的国际巨星"的金城武作专访时,从金城武本人口中,以及香港导演陈可辛的访谈中发现,造就今日舞台上发光发亮的金城武之主因,全然是出自于他拥有比其它演员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透过不断地"问",金城武揣摩出每个角色的意义,演出那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差别",而成就了"出众"的演技。

  除了金城武外,你若仔细去观察每个成功者,往往会发现他们未必会有高人一等的知识、学历,但却必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也就是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关键。可见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不尽,让他们成为一个"好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