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个好”后妈”
(2008-10-15 10:40:46)
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賣娃 |
为孩子找个好”后妈”
文:郜莹
“你们家肯替人带孩子吗?”
儿子的第一个褓母王奶奶,就是我用这种”沿门扥钵”的方式寻找到的。
1.除了将儿子的一些生活作息、习惯,详详细细的跟李婆婆报告了一遍外,还为了方便识字不多的李婆婆查阅,将这些提醒制成图文并茂的表,以缩短她和宝宝的磨合期。
2.刚将儿子送去褓母家时,我经常会采突击检查的方式,去查看儿子在褓母家”真实”被照顾的情形。但为了不让自己的突兀到访,引起褓母觉得被怀疑的反感,我都会用”太想宝宝,所以忍不住翘班来看看!”、”今天老板没来公司,大家都乐得提前下班。”、”办公室同事们团购了些点心,天气太热怕放到下班坏了,所以趁着出来办事拿回家,顺便也给你送点尝尝。”….等理由,几个月后才改为偶尔去。
2.一定每天自己为孩子洗澡:在替孩子洗澡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检查”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不明伤痕,查验孩子被照顾的程度。
3.接孩子时一定要预留下些时间,跟褓母拉拉孩子今天吃喝拉撒睡的情况。后来我还去买了本记事本,以图文方式来纪录宝宝每天的生活起息,送孩子去褓母家,我会把自己纪录有关孩子在家时情形展给褓母看,接孩子时我会查看褓母所作的纪录。
3.虽然李婆婆受的教育不多,但到底年龄较长,生活与育儿经验丰富,因此即便有些理念做法较陈旧迂腐,但我仍采取”恭敬受教”状,除非是一些我实在无法接受的,我也不直接驳斥她的意见,而是婉转的以”我妈妈也这样认为,不过好像现在的年轻妈妈们都是….”说法,既替她保留了面子,也让她明白我的想法;并且经常借着向她请教一些家务与带孩子的经验,来作一些软性沟通。
4.逢年过节、褓母生日、褓母女儿生日、母亲节、情人节等节庆日送礼不可少。除了三节礼是以我们父母名义送的外,其它节日礼我们都以儿子名义”送婆婆”、”送姑姑”;当买了一些新鲜食品时,也多会送些给褓母家尝鲜;偶而也会请褓母家一起去打打牙祭…总之,不让褓母有彼此关系仅定位于”雇主与雇工”关系上,而是一种介乎”亲人与合伙人”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