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賣娃 |
妈妈,人都会死吗?
文:郜瑩
得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时,我正陪同一群台湾故事妈妈们,在上海做「早期阅读」的演讲。
看到电视萤频上那群死里逃生孩童,因过度受惊而显得呆滞的小脸儿;和抱着儿女死亡躯体痛哭失声的父母,台湾故事妈妈们流泪了,因为九年前,在台湾的电视萤频上也出现过同样的画面-
一场震央位于台湾日月潭的7.3级地震,造成四千多个家庭破碎,数百个孩子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
次日,艾士妈妈将原本要讲的内容甜美的故事,改为讲述战争孤儿的故事。她的理由是-
在现今这种充满了不可知天灾人祸的时代里,为了孩子,做父母的我们,必须要适时的给孩子一些「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灰暗一面」的思想教育。
由艾士妈妈的这个论点,让我回想起儿子6岁时,我跟他谈论「死亡」的这个话题。
话题源起于跟儿子说完睡前故事「小美人鱼」时,6岁的他问我:
「妈妈,美人鱼变成泡泡是不是就是死掉了?」
我说:「是。」
「那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呢?」
「是。」
「那么爸爸妈妈你们也会死了?」
「是,而且爸爸妈妈因为比你老,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会比你早死。」
儿子大哭起来:
「不行不行,我不要你们比我早死,你们死了我怎么办?」
我赶紧搂抱起他,并出言安慰道:
「你放心,爸爸妈妈会很努力的活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太太和小孩后再
死掉,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的。」
儿子还是哭个不停:
「我不要,我还是要你们活着,不要你们死!」
我抱着哭泣不已的儿子,心里也酸酸的,因为我知道,虽然我跟他「保证」自己会努力活到他长大,但人命如草芥,当风来时谁也无法去控制其生死。
正在母子二人牛衣对泣的当儿,3岁的女儿拿着一本书摇摇摆摆的走来:
「小星星亮晶晶,说星星的故事。」
那是一本儿女都很喜欢,讲述鄂伦春人认为人死后,会升上天空做星星的故事书。
故事讲完后,儿子不哭了,睁着被泪水洗得晶亮的眼睛问我:
「妈妈,你死了以后,也会像那鄂伦春的老爷爷一样,升到天空做星星看着我吗?」
我望着窗外蓝绒夜空上向着我不停闪眼的星星,温柔的对儿子说:
我们做父母的,有心却没有能力可以对孩子去应许保证,天色常蓝、花香常漫、常晴无雨、常安无虞;但我们可以用一个个用心跟孩子去讲述的故事,来让他们从中得到无限的体谅,让危难时能心中有赖、行路有光、生活有力,相信有不死的爱长伴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