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郜媽賣娃 |
笑一笑:
在进入沙漠区之前的小镇上,第一家加油站站前的巨型广告版上写着:
「此去即是沙漠地区,除本站外,您举目所见的其它加油站皆为海市蜃楼。务请即刻加满油箱以策安全。」
侃一侃
这种因被「爱」盲了目,使得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这一块,仍不免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迷信时代,一些听起来似发生在电视小品、或相声里的「段子」,因此就在我们自家或旁人的生活中上演-
胡同里有个「张爸爸」,年过四十岁才总算做了爸爸。
「张爸爸」在喜得麟儿后,成了「育儿专家」,什么国内外的育儿新知他都能朗朗上口,并且「实践」在他儿子身上。
听说外国孩子都趴着睡觉,头和脸部才会「立体有型」;万一吐奶也不容易被噎到,孩子较不容易受惊……等优点,因此他儿子就采黄土高原老农民「背朝天」的姿态在小床上趴着。
但当张小娃几乎要把中式「大饼脸」,给趴修成洋人的「长瓠瓜」时,「张爸爸」突然又把儿子来个「穷人大翻身」的改成仰睡,原因是某位外国医学专家警告-趴睡较仰睡易造成婴儿瘁死症。
已经习惯趴睡的张小娃,哭闹了好些天才总算「认命」仰睡,但却仍不得安宁静息,因为「张爸爸」打从获知「小儿会睡着睡着就忘记呼吸」新信息后,只要他在家,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去把儿子的鼻头捏一下,以测试他是否有「暂时停止呼吸」。
张小娃经由这一番「父爱」的折腾,由一个原本「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的乖宝宝,而变成了一个经常会受惊大哭的「磨娘精」;原有如米其林轮胎般的小肉腿和圆胳膊,也一下子瘦去一大圈。
每个听到这事的人,都认为「张爸爸」肯定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民众,但对不起,这「张爸爸」可是个留美拿到双博士的「海龟」呢!
类似张爸爸这种,听到雷就是雨的「早教先进份子」父母,其实还真不少,至少我就也曾是一个。
当儿子一岁我去美国出差时,买了一套据说是颇受美国父母欢迎,能「及早启发幼儿智力」,以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积木与拼板的「教学玩具」。
买回来后,我拿着它跟仅会说几个中文单字的儿子摆弄了几回,在发现儿子对「啃」它们的兴趣,远远大过于辨认上面的字母和数字后,没有「孔夫子」精神的我,就以「孺子不可教也」的借口放弃了对儿子的「早教」,将这套「教学玩具」束之高阁。
后来看到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如果经常让3岁前的幼儿接触这类「教学玩具」,不仅无益「早教学习」,反而会导致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文字、数字都是「玩物」,影响到他后来学习。
我不由额手称庆,幸亏当时没太过「敬业称职」的去进行对儿子的早教,才没犯下揠苗助长的错误。
听一听
有个常被人误认为「姥姥」的娘的小米说:我说呢,我那自认为是信息灵通的妈,瞧起来总觉得比我同学那些,每天看连续剧的妈们显老呢,原来是被那些「新资
讯」给吓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