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郜媽賣娃 |
笑一笑:
某人租了一套房子,搬进去后才知道-这里曾住过一对情人,有一天俩人大吵一夜,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女的,那男的则在某深夜把房间墙壁粉刷后便消失了。大家就猜测那男的把女孩给杀了,将尸体砌到墙里。
那人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回到住处仔细检查,发现墙壁上有一片水渍。越看越觉得像一个人的形状,而且那人形就好像要挣扎着出来。他忍不住就操起铲子就去挖墙。
终于,挖开了一个小洞,然后,他看见一只眼睛在看着他……
突然……那个眼睛变成了嘴巴,然后开始说话了:
「隔壁的,你挖我们家墙干什么?」
侃一侃
小时候,我的小玩伴们很爱玩一个「看鬼」的游戏,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洞,洞里放些头发、稻草啥的,然后再在洞口放上一块玻璃片,据说这样就可以看到生活在地下的鬼。
我极不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总是每个人都能见着「鬼在洗衣服」、「鬼在打架」、「鬼在….」,只有我啥都没见着。
后来姐姐教我,只要心里去想鬼,眼睛就自然能见着鬼在做什么。
我于是依姐姐的话去「想」,果然在透过玻璃片往洞里望时,好似真能看见鬼在地下的活动情形了!
其实现在想想,我后来真的见到鬼了吗?
不然,我只是改变了我玩游戏的「观点」罢了!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名罗伯特的教授,曾将学生分成三组,各交给他们几只据说有不同智商的老鼠。
一组给的是「天才型」的,一组给的是「平凡型」的;一组给的是「笨蛋型」的,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老鼠们走迷阵,让到达终点的老鼠可以吃到奶酪。
他跟分到「天才型」那组老鼠的同学说:
「你们这群天才老鼠,将会很快的走出迷阵达到终点,所以你们一定要早早准备好许多奶酪来奖赏牠们。」
对分到「平凡型」那组老鼠的同学说:
「你们那群智商普通的老鼠,大概只有一、两只能够达到终点,所以你们只要准备一、两只老鼠吃的份量就可以了。」
对分到「笨蛋型」那组老鼠的同学说:
「你们运气真差,分到的是最愚笨的老鼠。这群笨老鼠一定穿不过迷阵抵达终点,所以你们完全不需要准备什么奶酪。」
实验结果出来后,果然如罗伯特教授先前所料。
但是接着教授却给了学生们一个让他们大吃一惊的答案-
那就是这些老鼠根本就是同一窝极普通,没有经过任何一项智力测验的老鼠!他们的表现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完全在于学生们受限于教授在他们心中所种下的那个「观点」,而影响到他们对待老鼠的态度,才形成老鼠后来优劣的表现。
可见「观点」的巨大影响力!
想一想
郜妈铭言:我们不能改变孩子天生的智力,也没有那通天的本事,可以改造他所处的大环境,那我们就努力去增强孩子看待自己的宽度与高度吧!
听一听
相信「金三顺」肯定与我娘有血缘关系的小顺子:我从未听母亲说过:「懊悔死了!」而是说:「大不了重来嘛!」;很累的时候她不会说:「累死了!」,而是说:「嘿,耐力一定被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