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郜媽賣娃 |

笑一笑
军人的黎爸爸,把家中每个地方都冠上跟军事有关的名称。
比如说:
厨房称为「后勤补给中心」;
客厅称为「军事情报站」;
儿子卧房称为「男兵宿舍」;
女儿卧房称为「女兵宿舍」---
以此类推,大家都猜想他们夫妻的卧房应是「司令部」了。
错!
挂在黎氏夫妇房间门上的牌子为-新兵培养中心!
侃一侃
林妈妈替三岁的儿子洗澡,小家伙突然对自己胯下的俩个睪丸有了疑问:「妈妈,我这俩个『蛋蛋』是做什么用的?」
林妈妈说:「将来给你生小娃用的!」
小家伙一听,蹬着脚哭起来:「那不够用呀!我将来要生三个小娃的!」
因觉得这事挺有趣,回家便立刻讲给当时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听。儿子一听就哈哈哈的嘲笑到:「笨死啦,人是胎生的,又不是卵生的!」女儿也跟着笑,但俩人大笑了一会后,齐又歪起头睁着小眼睛问:「那『蛋蛋』是拿来做什么用的?」
徐妈妈的六岁儿子,有天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对父亲大声招呼到:「嗨,精子你好!」
又冲进厨房对母亲喊:「嗨,卵子你好!」
正拿着菜刀切菜的徐妈妈,给悚得那把刀差点没落到脚背上。
夫妇俩互看了一眼,徐爸爸的收拾了心情问:「谁教你这么跟爸爸妈妈打招呼的啊?」
「老师啊!」小家伙脸色平常的说:「她今天在课堂上跟我们说,小朋友就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碰在一起才有的。」
「没说,可是我跟老师讲,我知道是怎么碰在一起的!」
徐爸徐妈俩脸上「腾」的一下飞起了红云,俩人心里直打鼓:「莫非,昨晚在做『爱做的事』时,被小家伙给看到了….」
谁知徐小弟的回应是:
「我说,在爸爸妈妈肚脐中间插根吸管不就过去了!」
对于「性」,自古以来中国人多半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只可做不可说」,或「只许偷看,不能公开讨论」
所以即便两岸学校教育中,都已将「青春期教育」列入初中课本内,但那用一大堆「专业术语」讲解男女性征的课文,老师不是要学生们「自己看看」,就是照本宣科随便讲讲;许多学生甚至在课本刚发下来时,那一章就被父母撕掉或用浆糊给黏起来。
因此虽已从「跟男生牵手就会怀孕」的无稽思维中,「进化」到了「小孩都生下来了」,但是如何跟自己孩子谈男人的「蛋蛋」,和说明「精子和卵子怎么碰在一起的」,应该还是会让许多父母脸上出现「三条直线」吧?
然而根据欧美的性学教育专家们的研究,孩子在四岁到五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对「性」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认为对孩子最恰当的「性知识教育」,应该从四、五岁就开始。
因此,家庭常是,也应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课堂。
听一听(孩子的话)
3388说:从小就对「我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好奇,曾问过妈妈,她说是从垃圾场里捡来的;又问同学,发现有好几个也是「垃圾场里捡来的」,所以直到初中毕业,我对于「小娃的真实来源」还是一片空白。直到考上一所中专,开始了「助产」专业的学习,我才总算知道了「小娃究竟是怎么来的」,很可笑吧?
想一想
你家是如何来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欢迎你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