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阳光楷楷正月初九拜天公闽南风俗热闹过年 |
分类: 妈咪心情 |
正月初九拜天公对闽南人来说是一件不亚于除夕的大事,天公指的是玉皇大帝.家家户户在正月初九的凌晨在大堂里摆起八仙桌和供品,穿上新衣,必恭必敬地跪拜,从家中长辈开始,手里拿着点燃的香先朝着大门方向拜三拜,再转回对着八仙桌方向拜三拜.整个仪式认真且隆重.准备的供品更是琳琅满目.
拜天公一定要在正月初九的凌晨,一般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供品等,到了晚上搬来八仙桌,陆续将供品摆上,就待子时一到,全家整装待发地准备跪拜喽.
先来看看老妈和婶婶们准备的供品吧,两大桌子满满的,供品精致实在,都是些食物.
桌子前面必须系上"桌裙",桌子底下放着金纸钱.这条桌裙也很有年头了,记得太奶奶在世时就有的.
看前桌的东西,都是一些荤食,为"三牲"
后桌为"五果",是素食.
中间圆柱形上绑着的便是"天公"了,一般在家里祭拜天公时,纸糊成的天公图案.
桌上用纸钱做成的"元宝"
折得真有功夫.
桌上放着的灯笼为闽南家家户户必备东西,意为"添丁"
天公神像.
初八晚上,老妈和婶婶们便准备好了满桌子供品,就待子时了.我先行地抱着楷楷入睡去了.子时一到,随之响起轰轰烈烈的鞭炮烟花声,将我们吵醒,这才知道老妈他们已经在楼下料理起来.被窝如此暖和,楷楷一旁又害怕地让我给捂住耳朵,我俩就在房间里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继续入睡.
不久,楷舅来敲门,他说"打了梆子,天公不让烧纸钱,让楷也去拜一下".这里的梆子就是两块用木头做成的圆形切面形状,打在地上时,呈现的任何一面,都有不同的意思.通常用来祭拜结束后,与神明对话的一种方法.
楷楷极不情愿地被我们拖出被窝,两眼还是闭着的.穿戴完毕后与楷舅一同下楼.由楷舅舅抱着楷楷,楷楷手里拿着香,往外拜往里拜,小家伙乐得马上精神了,好奇地笑着.不过嗜睡的他还是敌不过周公的召唤,一拜完便嚷着要上楼睡觉了.
楷楷拜完后,主持仪式的婶婆嘴里念念有词,手中挥打着"梆子",果然得了一个满堂红.如愿地烧纸钱,放鞭炮了.这拜天公的仪式也就这样结束了.
拜天公源自明朝
传说明朝时一年的农历新年,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带,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乡民扶老携幼逃命。
乡民在黑夜中逃到一处偏僻郊野时,眼见倭寇就要追上,大家感到万分惊恐,突然前面出现一大片蔗林,乡民便逃入蔗林躲避,避过倭寇,逃过鬼门关。这天正是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乡民都认为这是天公救命,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便祭拜天公,以谢救命之恩。而拜甘蔗也具有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
另一传说是,古时有一名孟将军,他到某个地方,只要喝了当地的水,就会讲当地的话,他就以这门本事辨别汉人。
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给他喝,结果他一直不懂讲福建话。他便以为福建人不是汉人,就下令大开杀戒,福建人枉死无数。
到了大年初九那天,从外省运来的水喝光了,孟将军才喝到福建的水,会讲起福建话,这时他才知道杀错人,马上下令封刀。而福建人认为这是天公所赐,让他们逃过大劫,便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