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阳光楷楷春节过年闽南风俗寻根民俗 |
分类: 妈咪心情 |
一晃又是到了万家团聚,除旧迎新的季节了,春节--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长大后的我们盼着的不是过年的热闹,而是可以安心地享受几天假期.想起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情景历历在目,盼着穿新衣,盼着吃好东西,盼着拿压岁钱.长大后,经历的看过的各地过年风俗大有不同,就连同在闽南的各个县市风俗也不同,这几年来,一直都没感受过娘家热热闹闹的过年场景,对儿时的过年很是怀念.与楷爸家虽说不同市,可他们的过年风俗却与我们大不相同,相比之下,我们地道的闽南沿海过年民俗显得多姿多采.
过年最热闹的当属"除夕"这天了,一大早老妈就起床料理家事了,这一天要祭拜各路神明,家里的(闽南人家家里都奉供着各路菩萨--如观音等),姓氏祠堂,还有祖祠堂,每处都得供上十到十二样东西,可用熟食或干粮.这天早上老妈是最忙碌的,耳渲目染之下,我们也帮老妈分担点活儿,烧香烧纸钱,收拾供品.家家户户亦如此,奉供完毕,更得点上一串礼炮.在这一天,鞭炮声阵阵不断,年味十足.
吃完中饭,我们张罗着与老爸贴春联.而此时老妈已开始准备晚上的重头戏了,因为晚上更为热闹,我们也更为期待...
到了除夕晚上,我们早早地吃过丰富的团圆饭,老妈便喊男士们逐一去洗澡,为什么呢?因为待会要举行"跳火堆"这等大事,家中的男士必须穿戴一新,而我们这些未出阁的小女生们总也喜欢凑着热闹换戴一新.
当男士们准备完毕,穿上新衣新鞋,我们在院子里点燃上已经准备好的一堆"干地瓜藤",当火势点燃到一定程度时,按家中的辈份之份,逐一来回跳过"火堆",手里拿着点上的礼炮,迅速跑回房间,将礼炮扔于房间里.家中的女主人们在一旁念道"跳进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到东,五谷吃不空,跳到西,钱财满屋里".凡是男子必须跳过火堆,小男孩也不能缺席,由长辈抱着跳上几回.
家中的女主人也不能闲着,待火势渐灭时,得用扫帚和畚斗扫上点余灰,放于房间里的土制烘炉里,意为将财运捧回家,并在家中供奉神明的地方一一点上香和供品,这些供品必须放到农历的初九.
热闹又有趣的"跳火堆"活动曾令我的印度朋友大呼过瘾,他们不得不赞叹中国民俗奇特,每个地方不尽相同。接下来,老爸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喽.老妈说这钱要放在枕头下,暗示来年财运亨通。
这就是闽南沿海与其他地方大不同的过年重头戏,嫁到楷爸家后,再也没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了,他们那儿的风俗很简单,除夕夜吃团圆饭发压岁钱而已,令人更是怀念小时候家里热闹的过年场景,要是楷楷有机会见识到这样的场面该多高兴啊,小孩子本就爱热闹.
按照闽南的风俗,除夕夜家里每个房间还得摆上“一盆米”,俗称"过年米".老妈总是用漂亮的瓷盆满上一盆米,米里还要放上一些硬币,一些糕点等,这些米也得摆到正月初九,象征"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夜里,在房间还得点上一根红蜡烛.
近几年来,春晚成了大家除夕团圆必看的一个节目了,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边看边聊,团团圆圆,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而坐,笑语连连,这也是家中长辈最期盼看到的情景了.
除夕守岁点头香鸣炮也是跨年的一大主题,有些人会到寺庙里守岁,待零点钟声一敲响,争先恐后地点上烧,祈祷来年工作生活.而在家中我们也待零点钟声一响,踊跃地点燃鞭炮,此时耳膜里充满着响彻冲天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