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哲学就是在准备死亡(蒙田)

(2013-06-13 14:42:34)
分类: 流动岛屿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蒙田随笔》一书

 

--------------------------------------------------------------------------------------------------

 

研究哲学就是在准备死亡

 

                                                    (法)蒙田

 

西塞罗说:“一个人研究哲学无非是在为他自己的死亡做准备。”这么说的原因在于:研究和沉思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灵魂提取出来,是在脱离肉体的情况下使用它,这是人死亡前的一种训练,与死亡非常相似。或许原因还在于:人世间的一切智慧和思索就目的而言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教人不惧怕死亡。说实在的,我们的理性真令人失望,它本该只以满足我们为目的;说到底,它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我们活得安逸自在,《圣经》里也是这么说的。世间的各种观点都同意这一点,即快乐就是我们的目的,尽管达到目的的方式各不相同。假如有哪一种观点反其道而行之,那只要它一出现就会遭到抵制——谁又愿意听到把痛苦和悲伤当作人生目的的建议呢?在这方面,各种哲学派别的论战和争吵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无谓地争论下去显然与他们神圣的职业不相符,而不管一个人想表现出何种个性,在扮演何种角色,他总是不自觉地要掺入快乐这个目的。

无论哲学家们怎么说,我们大家所追求的主要东西(即便是美德本身也不例外)就是“快乐”。在哲学家耳边不停地唠叨这个词一定很有趣,因为他们最讨厌听到这个词。假如快乐指的是某种极度的快感和满足,那人们从美德里得到的快乐要比从别的地方得到的多。这种快乐更加可爱、优雅和自然。其他的较为低级的快乐,假如它们配得上“快乐”这个名称,就该拿出本事来竞争,而不是凭借特权。我发现较为低级的快乐与美德相比,逃不掉的障碍和不便也更多,此外这样的快乐更为短暂、易变和脆弱,需要看护、节制和操劳,需要流汗流血,而且由此引发的各种激情既刺激人也伤害人,得到的满足也是如此苍白,简直就是严酷之极的苦修。假如我们以为那些障碍和不便可以充当增强快感的刺激物和调味品,就像大自然中对立的事物反而能起到促进作用,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有人认为美德的庄严和难度会让人灰心丧气、望而却步,这种看法同样错误。正相反,美德使我们获得的完美和神圣的快乐远比声色犬马更加崇高、更加强烈。

如若你付出的和得到的相互抵消,既认识不到妙处又不知有何用途,那这种快乐对你就毫无价值。经常有人教导我们,说追求快乐的道路是坎坷的、艰难的和痛苦的,但最终的结果是甜美的,这不等于是告诉我们这种追求从来都是不快乐的吗?那人们又怎么感受其中的乐趣呢?这些人认为人能获得的最大满足只是在追求本身,只是对快乐的接近,却从来无法得到快乐。他们搞错了,因为就我们所知的快乐而言,追求本身也应该是愉快的。

在美德赐予我们的所有效益中,最大的效益就是蔑视死亡,这使人们的生活享受平静和安宁,给我们带来纯洁和愉快的生活情调,如果没有它的话,所有的快乐都无处安身。这正是所有的原则都在这一点上会聚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因。尽管一般来说,这些原则同时也教导我们要蔑视痛苦、贫困和其他人生容易遭受的不幸,但对这些不幸的惧怕毕竟与对死亡的惧怕不能同日而语。因为这些不幸不是绝对必然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度过大半生而从未尝到过贫困的滋味,另一些人则不知悲伤或病痛为何物。比如音乐家色诺菲勒斯,他活了一百零六岁,身体一直很健康。人要是实在不行了,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选择一了百了,不管是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用来让自己解脱。然而死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怕死的感觉是没有穷尽的折磨,没有什么能够安慰我们,我们找不到逃避死亡的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