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03年的北京胡同-广宁伯街、机织卫胡同、东养马营胡同

(2014-08-05 16:27:17)
标签:

文化

胡同

北京胡同

金融街

广宁伯街胡同

03年的时候,北京西二环的金融街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原来这一带就是城墙根下,城墙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胡同正因为建设而被成片地拆除,到现在金融街已经初具规模,而胡同呐?那些美丽的名字,广宁伯街,武定胡同已经成为了宽过百米的大马路。那时抽时间去拍了些正在拆的胡同的照片,现在这些照片上的胡同有的已经永远消失了。。。 

  ——ABBSER:自由熊 
     
什锦坊街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02425.jpg

丰盛胡同
如果老太太是个老北京,不知她老人家现在是个什么心情?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仅仅就是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可对于城市就不仅仅是这个要求了!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05097.jpg

雪后的文昌胡同
左后方一墙之隔就是临长安街在建的一栋大楼,保留的四合院被迫迁建,而我就是那栋楼的设计人之一。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65029.jpg

兵马司胡同---修自行车的妇女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66342.jpg

当时的机织卫胡同
多完整的四合院形制啊,典型的不能再典型了!这都是宝贝呀!
现在的就不用说了,看看那墙上的拆字和后面的高楼就知道了!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85679.jpg

东养马营胡同
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去西养马营电影院看电影,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91903.jpg

庆丰胡同---下午放学的孩子
喜欢胡同两侧遮天的大槐树,节日里悬挂的鲜艳的国旗,晒太阳的老人,各色的小门脸...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693464.jpg

当时的武定胡同,只剩一边了,现在全没了,成了一条大宽马路。还曾经在胡同里的小卖部买过东西。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770649.jpg

小麻线胡同口的两位老人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6946113.jpg

大乘胡同口的牌子,相邻胡同的墙上都是大大的拆字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7025697.jpg

巨德里胡同
http://www.abbs.com.cn/pic/2007/1167354787.jpg

网友观点:

ABBSER:zzh22
  看到这些老房子照片,真不是滋味,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是短时间的,可是,不伦不类的欧式建筑占领是长期的。中国小孩子不会写毛笔字也是平常事,中国的传统文化谁来继承??? 

ABBSER:史大林
北京胡同-古代的豆腐渣工程
  不妨我们看看上面这张图,这些老房子盖的时候就偷工减料,除了四角有几块砖头,其他都是烂石头土坯堆出来的,看过不少胡同清拆,除了官府的房子,民房质量基本如此,北方人历来有干活粗糙的名声,原来古代北京营建商除了活糙外,还有偷工减料的光荣传统呢,这和南方城市的旧建筑区别很大,南方没有这样各种材料混合堆砌,都是用砖或者石材砌筑的。如果说到什么传统建筑,北京质量好传统建筑值得保留的还真不多,好的院子49年后变大杂院,破坏的也差不多了,照片上的还是别保留了,免得后人笑话。少数王府大院不保留你也拆不了,看看谁在里面嘛。
  看图片的房子长草,是因为墙和顶里面都是肥料嘛,长树的也不是没有,再说这些胡同的市政配套很差,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下水道和上水,几十户公用一个蹲坑的厕所,坑边一堆白灰,事后撒上一点杀蛆,没有白灰的也见过,万虫涌动,是相当的壮观!
  这些垃圾建筑熬的过百年也是幸运了,不拆迁也该到寿命了,没法跟欧洲百年建筑比,欧洲的建筑内部可以改造,因为人家市政完善,建筑结实可靠,北京的老院子动不得,改造和重盖差不多,因为这些建筑都是木构架,很不结实的,一动就塌了,拆掉重建,让土地回归价值,是北京四合院的最好的归宿。 

ABBSER:自由熊回复史大林
  这就是保护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但拆掉盖高楼绝不是个好办法,其实是最最下策。
  房子上长草,大杂院,几代同堂,几十人公用厕所和水龙头,市政设施不配套。。。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但谁能把这些都算在四合院的头上,谁能说这是胡同四合院的过错!
欧洲的街道下面不是一开始就铺满了管线,欧洲的建筑里也不是一开始就留好了条件,人家和我们的根本区别不在城市本身,不在建筑本身,而是在头脑!这才是决定欧洲之所以成为欧洲的因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我们却想在一天内推倒并重建北京城!
  北京的城墙是为了保卫皇帝的,它不可能是豆腐渣工程吧,北京的很多寺庙也不可能是豆腐渣工程,北京很多尺度宜人槐荫遮天的街道也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它们的命运又怎么样呐?!
这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问题,从古至今我们就是喜欢拆,现朝的一定要把前朝的宫殿付之一炬,好在满族人这方面的意识没有,紫禁城才得以保留。而今一切向钱看,谁还管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身在其中有时也身不由己。一方面痛心,一方面又不能不让人们住上宽敞明亮有起码卫生条件的房子,再加上开发商等等的威逼利诱,呵呵,只能是盼望尽量少拆吧。也许现在的微循环想法能给开个好头,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
  总之,但愿北京永远是北京,而不是东京或其他什么地方! 

ABBSER:ganyx1
  其实我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胡同里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没有暖气,家家自己生火取暖。每年冬天都会有很多住在胡同里的人煤气中毒。
  只能去公共厕所,由于下水管道问题,街道也不让在家里自建卫生间,空间狭小洗澡也只能在小厨房里将就一下。
  胡同大多住户电力也不好,在夏天都开空调的时候经常跳闸。
  很多房主都把房子租出去了,很多外来人口混杂,治安条件也慢慢的不好了。
  也没有停车位,把车放在拥挤的胡同里,总是被人刮。
  总之,生活在胡同中的大多数老百姓生活[品质是非常差的。虽然胡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也让人失去了私人的空间。隔壁邻居晚上夫妻生活,周围人都听得很清楚,呵呵。时间长了,谁家夫妻生活的规律和风格,晚睡的人也都了解。
  现在北京完整些的四合院基本都被人买走了,我朋友家在鼓楼有个两进的院子,500多平米,有人开价4000万要买。所以胡同的保护其实还是有很多渠道的。
  我想老北京的改造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保证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要保证开发商或者是改造方的资金平衡。需要保护的当然要保护,没必要的该拆马上拆。 

ABBSER:逸天云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成立相应的古建筑评定及保户机构,在城市文化的尺度及角度上认定哪些是特别值得保留,哪些是可以更新的。不能盲目的保留,也不能盲目的拆除,历史是前进的,传统自身也在不断的更新。

ABBSER:Frankjohnson 
  当初的建筑技术,经济条件也就这样,老百姓无论如何也不会甚至不能超过王府吧.在农业社会里这样的居住环境就是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我觉得一个城市,无论规模大小,有特色才有生命,老北京反映的就是咱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封建格局,市井文化,当然了还有独到的文明形式.
  可如果说跟国外城市相比,我门不缺少文化不缺少古迹,而是缺少对历史的珍惜.好比我门日常见实中处处都是这样的建筑,觉得很平常,但我觉得应该重视起这些历史的遗迹,至少要在心底里珍惜他们的存在.
  也许不能改变发展与旧建筑之间的矛盾,可是应该努力的,让这些文化不被遗忘,就象在美国纽约第五大街的闹市区还有建国时的教堂一样,我门国家拥有的绝对比他美国人要多的多啊,为啥不能很好的保护呢?
  啊.人们都说中国要发展,就像工业要革命,就像电脑要换代升级.那么这些人得出了一个论断,要把那些破碎的部件统统卸掉统统抛弃,或者委婉一些的人,抱着建设祖国新城市的"梦想"的人,还有打着小算盘的人等等.
  最近很关注旧建筑改造,发现在国外最近几年很注意古建筑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把他们重新改造,变成博物馆等等等等,我想我门国家也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从实际方面对这些建筑的建设改造加以规范,才能很好的保护,不然光是这样说说,仅仅是关注,过几年就全都破坏了,只留下为一些人牟利的古迹.那就太可悲了.

原贴链接: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8&id=334886588&sty=1&tpg=1&ppg=1&age=0#3348865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