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2013-06-24 07:39:36)
标签:

会计

人文/历史

杂谈

世界遗产

哈尼梯田

分类: 会游天下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召开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与中国天山一道通过表决入遗,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意大利。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也使其成为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其意义不仅仅限于中国又增加一处世界遗产,更在于它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

   有幸的是,十多年前,我与哈尼梯田有过一次非常直接的接触,在耳闻目濡之中。真切地感受到哈尼族人民的生存智慧与伟大,同时,更有感受于这个民族生存条件的不易。

   那是 2002年11月17日,我受学校安排,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财政局培训班讲授《会计学原理》课程。元江是中国海拔最低的一个县,虽然当时是11月,但成天着T恤,可见温度之高。元江也是著名的花卉红掌的原产地。我上课的时间,刚好赶上元江县哈尼民族过大年的时间。哈尼民族的大年与汉民族不一样,它不是同一天,而是一个村寨接着一个村寨地过,前后要延续好长时间。

   受学员的邀请,我们一行人深入到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傣族自治县羊街乡柘木村的一家农户去感受哈尼民族的大年气氛。在一天的时间中,我既看到了闻名中外的哈尼梯田,也有幸与哈尼族兄弟一起过了一个大年,参加了他们的团年宴,以及宴会后的一年一度的草皮街。

   途中用所带相机随手拍摄了部分照片,原汗原味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由于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我从云南回来后,即刻将胶卷冲洗成照片,然后再将照片扫描,最后整理成一个PPT,并在每一幅图上配上一句话。多次在课堂间隙播放与学生分享。在感受哈尼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良好的生活条件。

   借哈尼梯田成功申遗的机会,在此晒一下,以示祝贺。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会计人文:我在哈尼过大年

附1:哈尼梯田简介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片区,82个村寨。此次我国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红河哈尼梯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崇山峻岭环境中人类生态系统的杰出范例,当地人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以当地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开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围绕梯田展开。红河哈尼梯田也被当代人誉为“伟大的大地雕刻”,因天气和水中植物不同更是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晴天时梯田呈蓝色;阴天时呈灰色;早晚呈金黄色。因植物不同会分别呈绿色、红色、黄色等。哈尼梯田是多彩的大地艺术,而实现了这一人类创造力、耐受力、意志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哈尼族人,则被誉为“大地雕刻师”。据文献记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千百年延绵不绝,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结构、内涵、组成要素和环境千百年来未被根本改变。传统的耕作体系至今还很活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遗产地功能、实践、传统知识得到延续,传统仪式和风俗等也得以沿用。

    此前,哈尼梯田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湿地公园”、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等荣誉,今年,哈尼梯田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中。

 

附2:中国现有世界遗产名录(41处)

    
                         http://img.ph.126.net/TfdPiD-bJwWHMpqnrToniw==/163536961473029176.jpg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

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

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

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截止2013年6月23日,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在我国已有的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达到27处,包括: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孔孟文化历史建筑群,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历史建筑群,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北京天坛,重庆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寝,安徽皖南古村落,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都江堰及青城山,山西云冈石窟,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安阳殷墟,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内蒙古元上都遗址。
    自然遗产10处,包括: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云南澄江帽天山化石地和今年新入选的新疆天山。
    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分别是: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和福建武夷山。
    今年新增的世界遗产中,云南哈尼梯田入选的项目为“文化景观”。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有3处世界文化景观,分别是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和杭州西湖。

 

           1、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26处为——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 1987.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41n.jpg

 

    《2》长城——北京 1987.12.

http://img.ph.126.net/RnH_M-vaJQHhPI0yhMsb5Q==/3675218770912113170.jpg

 

    《3》敦煌莫高窟——甘肃 1987.12.

 http://img.ph.126.net/d4rrDAU17zBz3hZL1BRzUw==/3675218770912113173.jpg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1987.12.、 沈阳故宫 2004.7.

http://img.ph.126.net/xyhJ85bgeHhHLuwpeAfR3g==/367521877091211317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191n.jpg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1987.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181n.jpg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1994.12.

 http://img.ph.126.net/i7YgRtB84OmKgkq-za43_g==/3675218770912113176.jpg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 1994.12.

 http://img.ph.126.net/4a0mQeAmMh2uWQCm6HT9GA==/3675218770912113177.jpg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1994.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341n.jpg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 1994.12.

 http://img.ph.126.net/Gy1LchGNegHJTKuSuCvnRg==/163536961473029155.jpg

 

      《10》丽江古城——云南 1997.12.

 http://img.ph.126.net/Vy6T8h44DpBiUS0o1dLzrA==/3675218770912113178.jpg

 

      《11》平遥古城——山西 1997.12.错落有致
http://img.ph.126.net/zehbqBAF7wUZBjYTa7taMw==/2781254244878102775.jpg

 

  《12》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1997.12.

              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藕园、艺圃——2000.12.

 http://img.ph.126.net/fj-2lxHUeNs6xW4OujJkAQ==/3675218770912113180.jpg

 http://img.ph.126.net/s0tI1F0Yn57JKDqMT5sWPA==/30399297485223592.jpg

 

      《13》颐和园——北京 1998.11.

 http://img.ph.126.net/850hGBxJIM9WK1_iVyUCMA==/3675218770912113181.jpg

 

      《14》天坛——北京 1998.11.

 http://img.ph.126.net/jD-B0O9V2PETcKTuuqphvQ==/3675218770912113182.jpg

 

      《15》大足石刻——重庆 1999.12.

 http://img.ph.126.net/N2oYh-bwb4MCSGfmmDL7rA==/3675218770912113183.jpg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 2000.11.

                 明孝陵南京、十三陵北京 2003.7.

                 盛京三陵辽宁 2004.7.

 http://img.ph.126.net/7pN366ELAnZNJ3beqRrohw==/367521877091211318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73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741n.jpg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2000.11.

http://img.ph.126.net/v47ijZeZ7Wz2ORlOkd9xmw==/790381734604757469.jpg

 

      《18》龙门石窟——河南 2000.11.

http://img.ph.126.net/f-TmEZM2qWgvp4OJjRALHQ==/3675218770912113185.jpg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 2000.11.

http://img.ph.126.net/lqZFkBB6Jsyk9nN7wy5B7Q==/367521877091211318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781n.jpg

 

      《20》云冈石窟——山西 2001.12.

http://img.ph.126.net/n9vox1gv4nohuMSwqqiW7A==/3675218770912113187.jpg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2004.7.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881n.jpg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 2005.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271n.jpg

 

     《23》安阳殷墟——河南 2006.7.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361n.jpg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 2007.6.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411n.jpg

 

     《25》福建土楼——福建 2008.7.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451n.jpg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 2010.8.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31n.jpg

 

        2、列入自然遗产的8处:

     《1》九寨沟——四川 1992.12.

 http://img.ph.126.net/b1p5DX26STCFKziWM-VLUg==/3675218770912113189.jpg

 

     《2》黄龙——四川 1992.12.

 http://img.ph.126.net/dJR4ezQqIHYYYN53tH3Rnw==/3675218770912113190.jpg

 

     《3》武陵源——湖南 1992.12. 

http://img.ph.126.net/GxHBH5VxDqmbr1hfq7z8Qg==/3675218770912113192.jpg

 

     《4》三江并流——云南 2003.7.

http://img.ph.126.net/gOKLzutA_OlRCb7RcK6BTA==/790381734604757476.jpg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 2006.7.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301n.jpg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2007.6.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38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391n.jpg

 

     《7》三清山——江西 2008.7.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471n.jpg

 

    《8》中国丹霞——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

                                   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 2010.8.

 http://www.langshan.gov.cn/upload/news/201102/2011022309345590.jpg 

 (壮美崀山)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11n.jpg

      

       3、列入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4处:

     《1》泰山——山东 1987.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121n.jpg

 

 http://img.ph.126.net/M6ozrk-q3j4n8hJAfgqceQ==/163536961473029238.jpg

 

      《2》黄山——安徽 1990.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261n.jpg

 http://img.ph.126.net/fV83qMZVg9fyIe_vZ_DU9w==/163536961473029317.jpg

 

      《3》峨眉山-乐山——四川 1996.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65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3/12403721_521n.jpg

 

 

      《4》武夷山——福建 1999.1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611n.jpg

 http://img.ph.126.net/wGWhZ3LAgaKU7zlriTnm2Q==/163536961473029210.jpg

 

        4、列入文化景观的3处:

      《1》庐山——江西 1996.12.

http://img.ph.126.net/ob_MADb43NayFLt55BoZ5w==/885801751708496228.jpg

 

     《2》五台山——山西 2009.6.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05/12411913_521n.jpg

     《3》西湖——浙江 2011.6. 

             "西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以及依存与融合于期间的

      景观格局"两堤三岛"、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现

      为"三面云山 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


http://res.news.ifeng.com/dci_2011/0625/ori_4e04b753c3cef.jpeg

 

http://res.news.ifeng.com/f20df4313ba9783e/2011/0625/rdn_4e05385eab88f.jpg

http://res.news.ifeng.com/f20df4313ba9783e/2011/0625/rdn_4e05385a05cf2.jpg

http://13873966865.blog.163.com/blog/static/118803089201191631114839/,2013-06-24

 

被推荐博文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_recommended_1306450952_1.html

会游天下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0_1.html

传播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3_1.html

人文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3_1.html

会计人生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4_1.html

百味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_1.html

会计游击队员微博:http://weibo.com/kjyjdy/profile

 

全部博文分类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