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享:研究也能是艺术

标签:
会计杂谈研究学术艺术 |
分类: 研究会计 |
前几天,一个同学给我推荐了一本与研究工作有关的畅销书,即由韦恩.C.布斯等著、由陈美霞等译的《研究是一门艺术》一书,并发来了该书扣英文电子版。我大致看了看,觉得还真是不错。
立即到“当当网”上下单,今天收到现书。从头到尾一一翻就,大致浏览,感到其可读性很强,内容与方法方面,写得简明,清晰,值得一读。
特别欣赏该书“英文版原序”中“研究工作的复杂性”标题下的五句话,可以说是简明地概括了研究工作几乎最为关注的内容:
(1)如何将模糊的兴趣转为一个值得提出和解决的难题;
(2)如何建立一个论证,并让读者愿意接受你的观点;
(3)如何预知那些思维缜密且具有批判力的读者的不同意见,并适当地加以回应;
(4)如何撰写论文导言和结论,回答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又怎样?”;
(5)如何从读者的角度阅读自己的作品,因而知道该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修改你的研究报告。
在网上一查,读后感还真多,选了两篇读,一并附上,与路过朋友分享下。
附1:作者简介
韦恩·c·布斯(Wayne C.Booth)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格雷戈里·G·卡洛姆(Gregory G.Colomb)弗吉尼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约瑟夫·M·威廉姆斯(Joseph M.Williams)芝加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们三位曾在芝加哥大学联合讲授研究方法课。
附2:目录
译者序
中译本序
英文版原序
第一部分 研究、研究者与读者
前言:开始一个研究计划
第一章 以书面形式来思考
第二章 与读者建立联系
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前言:规划你的研究计划
第三章 从题目到问题
第四章 从问题到难题
第五章 从难题到原始资料
第六章 使用原始资料
第三部分 提出观点并加以支持
前言:汇集你的论证
第七章 提出好的论证
第八章 观点
第九章 理由与证据
第十章 承认与回应
第十一章 论据
第四部分 准备、撰写以及修改草稿
前言:再次规划
第十二章 规划与撰写草稿
第十三章 修改研究论文的组织架构与论证
第十四章 导言与结论
第十五章 以视觉的方式传达证据
第十六章 修改文体风格
第五部分 一些最后的省思研究的伦理
附3:
读研究生的时候,是怀着科研的梦想的。可是不知道科研是什么。虽然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喜欢脑力劳动,不喜欢天天做重复劳动,但是实验室开的生涯,却是天天在做不需要脑力的刷试管,昏天暗地地,就别说那个会天天骂人又不发钱的老板了。
人是功利的。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的个性体现的更加明显。老板没说,悟性没有到那个阶段,于是不知道天天刷试管刷瓶子是为了什么。
可是一开始,我是很希望做一些生物材料上的革新,才加入了这个小组。
最近在看一个水处理剂的企业。核心技术如我当年所学——高分子材料。那个技术诞生的背景,是某一类的工业废水有特殊的成分,非常难处理,所以需要在材料上加入一些新的特性,来使得水中的有害物质能更好地被吸附。合成原理并不难。难是难在找到合适的材料。当然,合成原理也是需要做很多试验的,毕竟要找到最优的合成条件,反应的环境、温度、是否需要借助物理的外力,是否需要催化剂,还需要怎样的引发剂,等等。这些问题,一如我当年自己做的那些实验。只是,当年我并不知道每天我苦苦寻觅新的试剂,苦苦处理那些试剂,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是在实验室,我天天记住的,是影响因子,天天想的,是怎样的文章才能发影响因子高的杂志。过于功利了,往往让人更加沮丧。可是,这是文章价值的本质吗?我不是功利的人,我认为科研不是功利的,但是抱着这种功利的理念,让我觉得科研做的非常没有乐趣。
以上种种问题,在研究入门的时候,就应该建立端正的态度,才能解决。这本书是帮助各种研究入门者端正研究态度的好书。
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去做出论据来证明这个假设是真还是伪,从而实现这个问题的解答。
为什么要写文章?因为你需要把你的研究结果发布出来,好让其他人基于你的研究结果去做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看别人的文章?因为你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在这个范畴别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能发现什么还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如果你发现了还没有被解决的但有是解决其他很多问题的时候必须有的基础,那你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为什么好像大多数人认为,研究一种新的反应机理,比研究一个配方来的有价值?其实很简单啊,好的反应机理能够应用到更多种类的材料的合成上,应用明显更广,而别人看到你的文章的时候,能够帮助他解决更多他的问题。
这本书是平和的,没有功利的心态的,只有学术的心态的。用这本书带自己入门,其实,影响因子高的文章,自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虽然明白了科研的意义了,知道研究的乐趣,了解了好的文章的艺术,但是,已经回不去了。如果早一些看到这样的书,可能解决会不一样呢!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16997029&owner=243594540
http://blog.renren.com/share/225800325/5612400100,2013-01-15
艺术地去研究——读《研究是一门艺术》
终于赶在开学之前读完了《研究是一门艺术》,虽断断续续,而且只有一遍,对全书的总体思路有一个基本理解,真正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正如著者所说:“从心理上做好开始研究工作的准备,消除可能出现的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这本书看两遍。”仅读一遍,内心的焦虑还没有完全消除。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一是长期思考所谓“研究方法”,二是目前手头的课题压力很大,真的需要"消除焦虑"的好办法。
《研究是一门艺术》,著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三位资深教授,这本书在美国发行量超过40万册,是很大大学的论文写作指导用书。翻译者是台湾成功大学的三位学者,据介绍,台湾学生使用本书后反响也很好。译者序中收录了台湾成功大学四位学生对本书评语,我完全同意,而且比他们可能有更深的体会。
用“艺术”来描述研究,而且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高层次的研究,本身就很有启发性。类似的说法过去也听说过,比如著作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女儿介绍赵氏的研究经验时,提到了一句名言:“好玩。”“玩”正是艺术的境界。可见,中西大学者对旁人看来枯燥艰深的学术研究,有着近似的看法。
研究的艺术性,首先意味着研究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有着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控制每一环节。本书花了大量篇幅对研究中的具体环节进行全面介绍,从认识研究的意义到具体规划研究计划,从发现问题寻找题目到收集资料,从汇集论证到提出观点,从撰写草稿到修改字句,涉及到任何一个具体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说,阅读全书,就相当于跟随一位研究者进行了一个课题的研究,观摩了研究的全过程。这种讲法对初学者,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艺术”,还意味着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极具个性的部分,正像艺术创作一样,有规律而不能囿于规律。因此,本书并没有将自己研究的体会全盘强加给人,在许多地方仅仅提供最基本想法,留下空间等待研究者去发挥。本来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个性活动,比较不适合团体作战。同样的文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这些理解有时并不存在错与对的区分。要求千人一面,都遵循同样的研究方法,毕竟会陷入教条,更谈不上艺术性。
本书最大的特色还不在对研究的艺术性的强调,而在于将研究作为一个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过程,时刻考察研究成果的接受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正是一般学者容易忽视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讲究“通经致用”,学术研究贯注于个人生命和整体社会生活中。研究的对象不脱离社会,不脱离人生。研究的成果可以修身,亦可以齐家、平天下。清代以后,乾嘉学派统治学术,学术研究逐渐脱离社会,走进书斋,成为知识人个人的事情。近代以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所谓“纯学术研究”更是甚嚣尘上,学术已经走进了象牙塔,知识分子也丢失了最本质的特性,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越来越少,学术研究在整个社会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研究者没有了广阔的视野,其研究成果缺乏时代特性,社会对学术研究的关注也慢慢淡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研究,逐渐走向了边缘。更重要的是,这种循环还有恶性发展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本书对当前的学术界有一定启发,我们不能忘记隐藏在书后的读者,他们才是学术研究者的衣食父母和真正的评价者。没有了他们,学术研究者只能孤芳自赏,很容易进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界。
本书在行文方面的特色也很鲜明,例证鲜活且具有启发性。虽然大部分例证都来自社会科学研究,但对人文科学研究也同样适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逻辑的思考和关联,体现了著者在材料收集和分析上下了很大功夫。另外,在行文中注意理论提升和具体方法的统一,既有研究中具体技巧的指导,也有对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在如何从兴趣中提出问题一节中,著者设计了三个步骤:1、题目:我正在研究——。2、问题:因为我想要找出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how)——。3、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样一步一步启发研究者从个人关注的材料中发现重大研究课题,入手容易,效果很好。同时,本书对一些研究中理论问题的论述很有哲学意味。比如对抄袭问题,本书界定了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文字抄袭,二是间接文字抄袭,三是想法或思路上的抄袭,在末尾一节,更把这些问题提升到了研究中伦理问题高度,突出本书的思想哲理色彩。书中概念的界定,各个章节的层次安排,都很费了一些心思,可见著者是将研究的艺术贯穿在本书的各个方面。
研究应该不应讲方法,我的意见是应该讲,但如何讲法,过去的许多论著似乎没有说透,本书在这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值得在研究中关注。
http://blog.163.com/gaoming_love2001/blog/static/13702974920102223634423/,2013-01-15
会游天下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0_1.html
被推荐博文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_recommended_1306450952_1.html
传播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3_1.html
人文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3_1.html
百味会计: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450952_1_1.html
会计游击队员微博:http://weibo.com/kjyjdy/profile
全部博文分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