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子心声:盘点我的2009(1)人生痕迹需常记

(2009-12-23 20:41:19)
标签:

学习公社

感悟随笔

情感

校园

分类: 我与会计

http://t2.gstatic.cn/images?q=tbn:PBqezHX02KQOhM:

    年终盘点,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我要求每个在校学生(欢迎离校学生参与)在每个年末必须完成的一份作业。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均需要对自己进行一下资财盘点,人也只有在不断自我总结与比较中才能平稳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下面所选载的,是我的部分学生进行2009年终盘点作业的内容。也许从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形式盘点中,我们会有点共鸣、启示与收获。 

痕迹:我的研一时光

    圣诞将至,年关已近。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一路走的如此蹉跎。从不知所措的最初,到若有所感的过渡,最后又席不暇暖地准备考试,从来都是羁羁绊绊,又峰回路转。自此,算是对不平坦的学识之路的稍微认识了。


(一) 不知所措的最初

    不适应,从踏上武汉土地的那一刻起。武汉炙热的天气让我对成都湿润的气候很是念念不忘。城市的布局也不再是记忆中兜兜转转就能走到目的地的环形。当然,这些琐碎还只是个开始。更多的不适应表现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我就像是从机器轰鸣的车间走到了深邃幽静的殿堂,我战战兢兢的学习着会计理论,尽管脑海中还尽是机械的构造。用学机械的方式去学会计,我没有勇气去尝试。首先,是因为自己的机械学的很不专业,其次,是对会计理论学习的一种陌生感。原本以为自己自学的那些会计知识便大抵是会计的精粹了,只是没想到现实竟是如此的残酷,大概真相总是让人很受打击吧——如果你只停留在表面的话。我情绪有点低落,挫折感油然而生。教学方法的不同也让我感到迷茫,在课堂上,老师第一句话你可以在教材的第一页找到,可是他的下一句话,你可能要翻到最后一页才能明白。跨越的教学,发散的思维,都让我小心翼翼的重新去适应。挫折感来自于计量经济学,自诩数学一向都还不错的我,对于那些模型及其检验和预测都感到莫名的恐惧,虽然在看书的过程中大概能理解,可是当关上书一段时间之后,脑中填满了陌生的空白。我把希望寄托在假期,从网上下的国家精品课程的视频有很大的可能会帮助我克服这个难关。如果说计量经济学给与我的是暂时的挫折感的话,那么高级微观经济学给与我的,简直是失败感。我想起了一个同学说的话:高级微观经济学让我对选择读研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甚至怀疑读研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然,其中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但高微的学习难度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对连初级微观经济学都没接触过的我来说,更是如此。我一边艰难的啃读着那枯涩的教材,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挫败感。不适应,还来自于生活。周围的人,以及他们的方式;周围的事,以及它们的状态;周围的物,以及它们的属性:都需要我重新去适应。我知道会有这么一个过程,毕竟四年的固定生活方式,以及周围固定的那些人,和固定的那些事物,都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一旦环境的改变,那些被习惯惯坏的盲目,一下子把我陷在对新环境的挣扎中。幸运的是,这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二)若有所感的过渡

    适应新环境大概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尽管有些艰难,但结果总算是比较欣慰的。时光,也瞬间就飞移到了学期的中间。自此,少了一些不适应的感觉,多了一些对会计理论学习的热情。期间,我了解了会计科学与艺术的辩论,也认识了会计信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争执,学习了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也理解了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当然,要学习一门知识,首先就要了解她的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充满了嬗变、创新与跌宕的宏大博深的会计史又怎么会不去了解呢?而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完全不了解到略有所识的一个过程,这是老师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学生的我肯定也要涉及。我一边开始有选择性的研读那些经典的会计论文,一边开始阅读那些名家编写的有关会计理论的书籍,我期待着这双管齐下的效果是可以让我满意的。在课程学习方面,尽管只有周四的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但是在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上,我还是尽量保持自己的状态,尽量的去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尽管这还是让我很费劲。但至少迷茫已不再占据着我的脑海,取而代之的是坚持。总结这一段时期,大体上说是有些收获的,包括一些会计理论的基本方面,包括确认理论,计量理论,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准则理论等,虽然都只是粗浅的认识,但我把这认为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当然,在英语方面,我不得不表示下对我们外教的感谢,他确实是太出色了,教学理念的创新性,让我眼前一亮,西方人的思维果然跟我们有点不一样,我们所信奉的模式化的语句已经被老师贬得一文不值,虽然我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听懂,但是我理解他的思想,用我的话来说也许就是创新性。我想我已经能够在大体上很好的把握英语写作了,之所以说大体上,是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思想,但是在细节上面,由于词汇的缺乏,让我有点捉襟见肘。我想,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一个方向。这个阶段,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对会计的思考,比如会计管制的利与弊,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经济后果等,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在充实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对以上的思考也能有个解答。比较遗憾的是,我非常期待的会计理论知识能够使我对会计实务有更深的认识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由于课程和课外活动安排上的一些冲突,让我只是有机会上了十来节的课,不过就算是这十多节课,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我同其他一些同学的交流中,也了解到了大致相同的遗憾,我想,也许并不急于一时,第一个学期更多的是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吧。


(三)席不暇暖的期末


    研究生阶段的第一门考试是科学社会主义,一门大家都觉得很枯燥乏味的课程。鉴于是开卷考试,我并没有给与很大的重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第一门考试是现代会计与审计理论。这门课程的最大难度并不在于是闭卷考试,也不在于是老师没有划重点(当然这也无重点可划),而在于内容实在是太广泛了,我们去看任何相关的书,都不免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担忧。所以,我紧张的准备考试的工作就是在这期间开始的。把老师的课件打印出来看了一遍,再翻一遍,感觉内容实在是太概括了,所有的知识点都几乎只是点到即止。这让我头皮有点发麻,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于是,我又去翻会计理论的书籍,但是书籍又如此冗长,一时半会是不可能阅读完的,于是,我又把主体框架内容粗略的过一遍,至少我希望在总体上不会有所遗漏,然后在考场上再根据自己对总体的把握,把对细节的理解有多少说多少。结果,在考场上我果然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现代会计与审计理论考试一完,便正是拉开了期末考试的大幕,英语听力,计量经济学,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微观经济学,一场场重要的考试接踵而至。于是,我现阶段的重心,便是积极准备着期末考试。在这里,我很想用不久前我过注会考试的会计和审计时的感受来表达我对期末考试的态度。虽然在9月中旬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成都参加注会考试的,虽然暑假我在成都准备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够充分,因为9月初刚来学校那段彷徨的心情影响了我。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我很欣喜,于是,我想,大抵辛苦是会有回报的。


(四)写在总结最后的话

    看着上面凌乱的文字,一如我现在凌乱的思绪。我承认我没有好好打理我的研一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而只是随波逐流,再审时度势——当然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对过去的反思,是为了对未来更好的把握,所以,希望在经历下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总结不会写的如此纠结。

(2009级,木易日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