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最宜小品文
(2009-01-02 17:48:42)
标签:
杂谈 |
博客的体裁五花八门,常见的有诗歌、散文、政论、杂文、小说、游记、对白、日记、流水帐等。我觉得,博客是个人的名片或窗口,内容似宜以刻画心情、展现个性和情趣为佳,而小品文不讲大道理,贴近日常生活,语调幽默、轻松、明快,效果是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
据钱穆先生考证,小品文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庄子》的《内七篇》有许多小品文。司马迁《史纪》中“孔子世家”“游侠列传”“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都是小品文。南朝时产生了一部极优秀的小品文集——《世说新语》,另外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也是小品。唐宋元明时期小品文日趋成熟,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归有光、张岱是小品文的大家。到了现代,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的小品文也颇具特色。
小品文虽然“小”,却很不容易写,因其对文字技巧、文学素养的要求很高,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也缺一不可。如《世说新语》第五十五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还有: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鲁迅曾经批评,小品文只是踯躅于个人的世界里,缺乏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因此他选择了最有战斗色彩的杂文。我觉得,小品文和杂文的关系,正如儒家讲究的“内圣外王”,“格物致知”,意谓先塑造美好的心灵,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把小品文练好,再在杂文上下功夫,方得完全发挥出杂文的力量。”北京大学的孔庆东是个极左分子,推崇毛xx精神和朝鲜,但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