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水浒 |
《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令人拍案叫绝。不过要我说,这场计谋的成功,与其说吴用智绝,不如说杨志太蠢。
且看原文——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他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殴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杨志一介武夫,头脑简单,对部下轻则痛骂,重则鞭打,进行高压管理。殊不知军汉不是牛马,权威从来就不是建立在暴力胁迫之上。
押送十万金珠宝贝上东京,这么高风险的活儿,特别讲究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不仅要督促部下干活,更应有凝聚力,将手下十几个军汉凝成一股绳,大家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哪有办不成的事呢?而杨志却是个火爆脾气,打一开始就没有跟属下搞好关系,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导致内部对立情绪严重。一个高明的领导,不是要让下属怕你,而是要让下属服你。一味威以待下,必然工作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刘邦屈己待下,终一统天下;项羽不可一世,结果乌江自刎。杨志不懂历史,也没学过MBA,所以只得落草当强盗。
不过,晁盖之流也不高明到哪里去。精心布置的“蒙汗药之谋”看似绝妙,其实并不好,太复杂,还必须在对方配合的前提下。试想,如果杨志等出发之前下死命令沿途不准饮酒呢?如果杨志等人自备了酒水呢?如果杨志威望很高,部下无不诚心听命呢?再如果刘唐偷下药时被对方看见呢?一个环节出差错,就会全盘皆输。
做一个大案子,环节越简单越好,参与的人越少越好,这是基本常识。晁盖等为了把骗局做真,喋喋不休地跟杨志等搭话,这对警方破案实在太有利了。此外,晁盖方面的本有7人,阵容可谓庞大,后来又加入了白日鼠白胜。人多了,暴露的概率就高。果然,最后案发,正是白胜出了问题。
总之,智取生辰纲是一场低水平的智力角逐,获胜的一方貌似神机妙算,不过因为对手低能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