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雎不辱使命》真实性质疑

(2007-09-01 04:58:05)
标签:

读书笔记

《唐雎不辱使命》讲述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企图吞并弱小的安陵国。安陵的使者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迫使秦王打消了狼子野心。这篇文章文笔流畅,人物鲜明,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但我认为文章没有事实依据,是虚构出来的。
 
先看原文——
 
唐雎威胁秦王:“‘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的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意思是说,你别跟我耍威风,我离你仅仅5步,手中的利剑可不是吃素的。如果你敢一意孤行,就让你喋血宫廷,大不了我跟你同归于尽!
 
真是大义凛然、铿锵有力!不过,这可能吗?
 
从《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来看,秦宫戒备森严,任何人不许携带武器上殿,要想刺杀秦王有登天之难。所以,太子丹和荆轲才绞尽脑汁搞什么“图穷匕见”啊。可是,在《唐》文里,秦王和来自敌国的唐雎相距不到五步,这个唐先生还配着刀剑,倘若一言不合,一剑砍去,后果不堪设想,秦王胆子也忒大了点!
 
唐雎见秦王,按文中说法,是在秦灭韩亡魏之后。而荆柯刺秦时,韩亡,魏尚存。那就是说,假使“唐刺”存在,也必在“荆刺”之后。在荆柯手下勉强拣回一条命的秦王,只会严防死守,绝不可能让带刀剑的外国使臣接近自己。

 

秦王的反应是:“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一动粗,秦王连忙服软,还拍起唐的马屁来。这等没血性的事岂是“千古一帝”做出来的?

 

所谓“败军之将不言勇,亡国大夫不图存”。唐先生是魏国人,此时魏已被秦灭,唐雎这个“亡国大夫”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对啊,怎么还牛气冲天要和秦王拼命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雎不辱使命”是不存在的,是当时文人为了丑化秦始皇虚构出来的。这大概就是此文仅见于《战国策》,而不见于司马迁《史记》的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