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敏一
一敏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61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孤独中微笑——读安妮宝贝

(2007-08-07 23:03:45)
标签:

随笔/感悟

日记

分类: 情感
    人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个在黑暗中孤独地写字,寂寞地在异地踯躅的身影。在街上的每个角落,看到花店里的蓝色鸢尾或者精品店里梵高蓝色鸢尾的复制画时,就会想起她的名字—安妮宝贝。
  我亦是如此。第一次看《告别薇安》是在一个雨天,也是春天。春寒料峭。捧着那本蓝色的书,就如同拥抱安妮那孤独的姿态一样。
  那段时间看《告别薇安》,看得心灰意冷,思绪澎湃,倏然间又有种空荡荡的感觉,恍如一个溺水者四下挣扎,欲抓住什么可什么也抓不着。总是梦见自己站在一个空旷巨大的荒漠里茫然四顾。
  有人说不喜欢安妮,因为她总是给人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内心流离失所的荒芜。她总是用那些阴郁冷艳的文字,给人们带来伤口和疼痛。
  在安妮的内心世界里,“幸福始终是遥远的抽象的幻觉的东西。”她觉得幸福就如同真理一样,永远都无法抵达。人们所做过的一切,都是捕捉的风,手里注定将一无所获。在安妮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大批内心流离失所的人,他们的眼神是如此苍茫而深远,手势是如此的寂寞。所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后现代的水泥森林中浮动,等待末世,接受宿命。而安妮笔下的爱情,在夜色中渐渐幻化为一把闪亮的匕首。
  我喜欢安妮,是因为她总是把自己“淋漓”的内心世界用文字一点一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让人在忧郁和疼痛中深思。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带着伤口衣锦夜行的女子,亦是夜空中一颗永恒的流星。“她用文字抽离人们身边的氧气,然后知道人们缺氧窒息。”
  记得看过的《蔷薇岛屿》里,扉页上记有记者和安妮的对话。 记者就关于读者对安妮是悲观主义者的说法提出一些看法时,安妮却说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不喜欢那些在生活表面上盲目乐观和满足的人。我只是想让大家承认,生命的本质是痛苦和空虚的。我们盲目乐观,只不过是回避面对自己和生活本身。
  安妮的回答让人震惊,同时也令人深思。她的话正应了汪国真的诗:“有的人,脸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那是因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泪水呵。”
  安妮的微笑,是深藏于内心深处无人知道的角落。她不像别人那样往往以最热烈的方式表现出最轻浮的感情,而是以独特的冷漠的文字叙述了她最深沉的情感。她总是在痛定思痛之后,不迭地放逐,流浪。从一场繁华漂泊到另一场繁华或者苍凉。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总能给她细小但深刻的感动。
  或许,她不迭的放逐,流浪,只不过是在寻找自己。她总是将自己扔在火车上,然后不说一句话地望着一个个靠拢而又消失的站台,窗外沉寂的绿色山脉,擦肩而过的列车上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安妮喜欢这种流动的前行中的生命状态,尽管她知道且固执地相信生命只是一个空虚的轮回。
  有人说,成功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安妮亦是如此。她说,当一个女子在默默地仰望星空时,其实她什么也没有想,她只是觉得寂寞。所以安妮在寂寞时选择了流浪,放逐。她喜欢在火车上匆匆邂逅一个人,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微笑,以及彼此间转瞬即逝的温暖。一个人在深夜的火车上,裹着毯子靠在窗子边观望夜色中铁轨外,大片大片的黑色田野和山坡,以及偶尔零星出现的乡村的灯火,然后用文字来刺痛自己。
  我想这种评价是最恰当不过的。一直以来,城市生活在当代文学中久久缺席。于是安妮来了,带着她冷艳张扬的文字,以尖锐的姿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力度对喧嚣都市人们的灵魂进行必要的穿刺,让人们不再麻木。
  在城市的草丛里,她似一只孤独的蟋蟀,用真挚和灵魂认真地歌唱。她似一粒精壮的种子,以萌芽的热忱走向春天和土壤。
  而安妮写人类的微笑却是用痛苦表现的。
  她是痛苦的,但是没有眼泪。
  她是孤独的,但是不寂寞。
  -----------------------------------------我们不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