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坪铺水库开工的第二年,已退休的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有才就发出预警: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工程”。
北川~映秀断裂位于紫坪铺库尾,紫坪铺正常蓄水位877.00m,刚好到该断裂的地表出露线与岷江的交汇点。研究龙门山地区25年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网网记者专访时说,龙门山断裂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断层带,“它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危险的断裂带之一”。而且龙门山断层带属于活跃断层,以每年若干毫米的速度在移动,今年的研究记录显示它今年来每年移动15毫米。从地质学上来讲,每年15毫米已经算是很快的。[1]
美国加州地震研究中心认为: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至70年,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2]
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地震局却在紫坪铺水库审批项目上能认定该地区地质稳定。水利专家网友鹤先生这样辟谣:“我估计(你)对地震及工程设计不太了解。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735次为蓄水前记录的-0.9~3.6级地震,这些地震基本上无感或感觉轻微,这类地震每天在地球上平均要发生1万多次,是很平常的事情。”“所有蓄水前后的资料数据对比都表明:紫坪铺水库的库盆和临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从发生的地域、地震的频度以及它的强度都处在本地区多年地震活动正常的变动范围以内。”
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此则说:汶川地震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密集带。[3]
同济大学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认为:汶川属川西地区,属地震多发带,该地区的板块构造运动比较活跃,比较容易发生地震,其中大部分为7级以上。[4]
朴次茅斯大学结构地质学家约翰·惠利博士认为在四川地区的地质属于一种较为脆弱的沉积岩。这次地震就发生在标志着这些沉积物边缘的一个断裂带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水博)也在其博客中承认,紫坪库库底是平坦的沙土沉积层,倒是非常有可能对数公里以外的断层构成高压渗透。而这被视作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同时,紫坪铺水库所在地区—–岷江流域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川滇地震区, 同时还处于西秦岭- 横断山东部暴雨泥石流重度灾害区。
紫坪库水库的修建,更是破坏了这一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2001 年,
在紫坪铺水利工程施工区内的都江堰麻溪,由于进行213 国道改线和紫坪铺水利工程排砂洞施工, 对边坡进行削坡, 加上连续降雨, 结果在7
月10 日和19 日两次发生大规模滑坡和坡面泥石流, 滑坡体积分别达到1.0 ×105m3 和5.0 ×105m3 , 造成213
国道中断。
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原有的山体和滑坡体受到浸泡松动,在水位下降后可能会引发更多滑坡和泥石流。地震后,库区山体背侧的塌方已经成片出现,甚至半个山腰都出现了裸露问题。就在坝体靠近山体的一侧,已经有超过100平方米以上的山体出现裸露,不时有碎石自然滑落。水泥护坡与岩石连接处出现裂缝和移位情况;大坝旁的人工浇铸的大面积岩体体铆桩,有个别的锚桩发现有表面水泥脱落、裂缝的情况。
地震过后大坝东面马鞍山上形成的巨大山体裂缝。长约百米、宽10厘米-30厘米不等的大裂缝走向基本与下面岷江河谷平行,迎江临空形成一系列崩塌型滑坡和泥石流。
紫坪铺水库就是建在这样一个三面环山,前有地震,后有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腹背受敌的地方。紫坪铺安全问题专家鹤先生说:“我们不能因为有地震而不进行任何建设,关键的问题是充分估计地震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在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在施工中严格保证工程质量,那么在地震时就会将灾害降到最低”。而另一位长期在紫坪铺水电站以及库区附近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所说,“坝体是否安全目前并非最主要的因素”:大坝本身即便是钢铁铸就,也无法改变其三面环山,腹背受敌的窘境。[5]
更何况,这座大坝还不是钢铁造的。
512地震瞬间损坏了大坝的发电系统,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江水无法正常通过机组,岷江产生断流。随后的连日大雨更是让本已因为断流而急剧上升的水位加速上升。
来自四川夹江水工机械厂的检修工人王军(化名)于5月13日震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水电站。地震导致的停电对大坝及水电站的泄洪能力带来直接的打击。“在发电站停产的时候,提臂机就是开启泄洪闸门的唯一可行方式。”王军说他们动用了一些可以动用的力量修复提臂机。17日,也就是4天后,他们终于通过人力打开了泄洪口。[6]
大坝以每秒700立方米的流量泄洪。但是,岷江在正常年份年均径流900亿立方米。据此估算,每秒700立方米的流量还是太小了,到20号,水位下降了2米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512地震发生的时候,紫平铺水库提前放水,水位下降到接近死水水位,实际库容量是3亿立方米,不到设计满载的1/3。否则,后果确实不堪设想,我想所有水库精英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却无人提及。
在这样一个活跃的断裂带上依次建成或在建的水电站共计有9个,从下游往上依次是紫坪铺、映秀、太平驿、福堂、姜射坝、铜钟、金龙潭,最上面是天龙湖,2004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8万KW。就是利用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建造的。当时,山崩遏断岷江,江水逆流20多公里,形成了两个”海子”。而1976年8月16日,该地区松潘、平武之间再次发生7.2级地震。
能够抗震8度的水库在11度的强震中幸存是一个奇迹。下次,我们还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大坝保不住,都江堰就保不住,成都也保不住。
[1] 新华网:美国地震专家认为短期临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2][3][4] 08.05.22, 水博《看看伪地质学家的丑恶嘴脸》
[5][6]紫坪铺:1座水库与1个城市的安危
http://news.163.com/08/0525/11/4CPNKRLH00011S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