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寿寺塔

标签:
百度互联网开原开原信息网 |
分类: 开原老城历史 |
崇寿寺塔(上)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214页)对开原崇寿寺塔有详细记载:
崇寿寺塔在辽宁省开原县老城内西南隅。金正隆元年(1156年)建,是埋葬金上京都僧录宣徽弘理大师行广的僧塔。“古塔朝霞”为开原八景之一。塔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45.82米。塔身每面壁龛置坐佛一尊。龛两侧雕璎珞宝盖,上嵌佛名题额。题额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左右有飞天,姿态各异。过去塔上每层都有宝镜、风铎,清康熙时,赵允昌就有“遥望浮屠插碧空,晴霞拥护倍玲珑,层层宝镜朝含彩,面面风铃晓映红”的题咏。塔的北面原有崇寿寺,故称崇寿寺塔。
上文提到的“佛名提额”,史料有记载,即在每龛上方嵌方形佛名。
西面:阿弥陀佛
北面:云自在佛
东面:功德王佛
一座塔就是一座纪念碑。开原古塔是开原的象征,是开原人的骄傲。
《开原县志》(1995年版)在"崇寿寺塔"题目下,对旧志记载又有补充:“塔尖呈锥形,有铜质球型五个串其上”,“日伪统治时期,于1936年,以修缮为名,实为掠夺文物。将塔上之铜鼓、铜镜等,掠夺一空”。“文革”期间,塔面塑像又遭捣毁,已难复旧观。近年也只部分修复。
现在的崇寿寺塔与解放前比,最明显的差异是:佛像周围缺少围墙。原来,围墙的高度与佛龛上缘一齐。对着佛龛的围墙有羡门,从下边,可看见佛像,显得异常庄严肃穆。
有的地方史,称崇寿寺塔为“金佛塔”。由此还引出误会,以为“金佛塔”就是指“金朝修筑的佛塔”。
图片说明:图一,高清林摄;图七,1942年开原老城某中学拍摄;
关于崇寿寺塔的创建年代,现在主要有三说:
一是“唐塔”说
认为,既然《重修石塔寺碑记》记载崇寿寺建于唐,那么与崇寿寺伴生的崇寿寺塔,也可能建于唐。
二是“金正隆元年”(1156年)说;
三是“辽乾统年间”(1101—1110年)说。
到底塔(崇寿寺塔)建何年?当前应持什么标准?我的看法是:讨论归讨论,操作上还是要以省政府文件和《开原县志》(1995年版)的记载为准,即崇寿寺塔为金朝正隆元年(1156年)修建。
1963年9月30日,辽宁省政府将开原崇寿寺塔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认定该塔为金塔,金正隆元年(1156年)建。可见“金正隆元年”说,影响深远。
1995年版《开原县志》(541页),在“崇寿寺塔”题目下记:“该塔系金正隆元年(1156年)所建,距今已八百多年。”
1980年,开原县政府拨款,将崇寿寺塔塔座修葺一新。
1994年春,塔身西北角砖柱遭雷击,裂缝有几十厘米。
1995年8月政府拨款,将砖柱裂缝修复。并将塔身的八尊座佛、飞天浮雕复位。自此,古塔旧制恢复,朝霞再现。
相关链接:清朝开原贡生
相关链接:铁岭圆通寺白塔也有“坠落铜版”传闻
清光绪初年,开原地震,崇寿寺塔顶被震落,同时坠落的有铸铜版一块,引发不少传闻。
无独有偶,铁岭圆通寺白塔也有类似传闻。据邹子勤先生考证,圆通寺白塔的建筑年代也存在争疑,有的说唐建,有的说明建。清光绪年间,圆通寺白塔也坠落铜版一方,上写:明万历十九年,宁远伯李成梁夫人宿氏,前往进香,见塔不堪,遂率同缘信女,修复白塔。铁岭与开原两地的塔落铜版的传说,何其相似乃尔。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只好存疑,永远是迷。
相关链接: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在今辽阳市白塔公园。该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俗称辽阳白塔。
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高七十一米,为辽宁古塔之最。塔身八面都有坐佛、胁侍、飞天等雕像。各层都悬有风铃、铜镜,塔顶有刹杆、宝珠和相轮。整个建筑的造型和局部雕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图片说明:图一、图三,网上下载;图二,开原李亚冰摄。
崇寿寺塔,全国知名。塔建何时,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关于该塔的创建年代,历史上曾有三说:
一
依据是明正统十二年的《重修石塔寺碑记》(主事 黄瓒)。现摘抄几句:
“开原城之西南,有寺曰石塔,即古崇寿禅林也……余摭①其旧碑,虽无全文可考,其幸存而见者,则“崇寿禅林”四字昭然,及载自唐乾元年,有僧洪理大师始创之,遗址宽宏。大定三年入灭,因建石塔为大师龛②,此寺名之所由更也。“
注:①“摭”zhi,拾取,摘取。②“龛”kan,古时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子。
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在《石塔
按:清光绪初年,塔上铜版因地震震落,其上载有文字,谓:“石塔系金正隆元年建,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旧志以备载之,似与碑碣所记年号不符,但铜板之语,访诸传闻,不若碑碣所镌得之目见。二者未敢定为孰是,姑并存之,以待证。”
在这两处引文中,用的都是“石塔”,但指的都是十三级砖塔,即崇寿寺塔。该志认为:崇寿寺塔(砖塔)建于金大定三年,而对“塔建于金正隆元年”一说,持怀疑态度。说“铜版之语,访诸传闻”,难以认定。
民国本县志编者在“按”中说:“铜版之语,访诸传闻”。他们对“铜版”的记载,持怀疑态度。
二
依据是明成化元年《重修崇寿寺石塔记》(咸平道人欧德广撰书)。清光绪初年,开原地震,塔顶被震落,同时坠落的有铸铜版一块,铜版刻有明成化元年“重修崇寿寺石塔记”铭文。铭文记载:
“旧有崇寿石塔,乃宣徽洪理大师所葬之处。父长者王君,母刘氏,梦吞珠生师。年十二超俗果成,现祥瑞。因缘俱载前版。寿六十八岁,示祭,正隆元年二月朔旦,葬于塔中。”
该铭文还记载:此次维修工程浩大,耗费巨款。从中看出,重修的不是后院石塔,而是寺前的崇寿寺塔,即十三层砖塔。这说明,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已称十三层砖塔为石塔,到了清末民初,才省略“石”字,直称崇寿寺塔。
1963年9月30日,辽宁省政府将开原崇寿寺塔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认定该塔为金塔,金正隆元年(1156年)建。可见“金正隆元年”说,影响深远。
最早对碑文提出疑义的是《奉天通志》,它在刊印《重修石塔寺碑记》、《重修崇寿寺石塔记》之后,加了按语。按语说“宣徽大师年十二超俗,寿六十八示寂,正隆元年二月葬于塔中。是大师生于辽大安五年,披剃于寿昌六年。次年为乾统元年,其非唐乾元间事可知,或为乾统之误也”。“乾元年间”为公元758—759年;“乾统年间”为公元1101—1110年。《奉天通志》否定了崇寿寺建于唐、石塔建于金大定三年的说法,而倾向于辽乾统年间建寺,建塔(十三级砖塔),金正隆元年建寺内五级石塔。上文提到的“辽大安五年”,即公元1089年。
在辽北,目前持“崇寿寺塔建于金正隆元年(1156年)”的居多数。
三 “辽乾统年间说”
近十年来,对崇寿寺塔始建时间,又有了新说法。
辽宁省考古队的冯永谦,在《建国以来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载自《辽金史论集》)一文中,提出崇寿寺塔应为辽塔,不是金塔。
《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二期,曾发表姜念思(辽宁省文物管理办)文章,题目是《开原崇寿寺塔建于辽代考》。文章认为,原碑铭文中所说崇寿寺塔指的是石塔而非砖塔,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崇寿寺塔是砖塔。文中说:“人们忽略了崇寿寺不仅有一座砖塔,还有一座石塔,误以为铜版是丛砖塔上坠落下来的,于是就把砖塔误认为正隆元年建,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以后,以讹传讹,遂把崇寿寺塔定为金代创建。”
文章依据铜版中关于大师的生年,大致推定“崇寿寺和崇寿寺塔建于辽乾统年间,为宣徽洪理大师创建;崇寿寺内的石塔建于金正隆元年,为洪理大师墓塔,由此,崇寿寺后来又改名石塔寺。”
该文认为,说辽代始建崇寿寺与崇寿寺塔,也合乎当时的历史环境。辽代中期以后,崇佛之风极盛,在各州县广建寺塔。从现在发现的辽代城址看,凡州城内或其附近,大都有寺、塔。开原老城当时为咸州,应当建有寺、塔。
近年兴起的“辽代说”,虽合乎情理,但论据尚未夯实。持此论者,多以砖塔、石塔区分,从而推出铜版坠落于五级石塔的结论。崇寿寺后院,确有一座五级小石塔,1945年尚存。但体积很小,由六七块整石雕凿叠摞而成,只三米多高(开原新县志说“高二丈余”)。它的顶端怎能置入铜版?铜版铭文载:“新铸小塔一座,加于顶尖。各人施舍金银造佛六尊,石匣一个,内装金银钱杂色等宝,俱安顶上。”这些物品,三米高的小石塔怎能承受得了?所以,只好做下面两种推测:
1 现存(1945年)小石塔不是金建石塔。金建石塔要比现存小石塔大得多,不然,也用不着成化元年大修。
2 《重修崇寿寺石塔记》中的“石塔”,不是指五级小石塔,而是指十三级砖塔,也即被震落铜版之塔。由此可见,说铜版落于十三级砖塔,较为可靠。所以只强调砖塔、石塔之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洪理大师确有其人,金时西塔寺内有“洪理大师碑”。金明昌元年(1190年)金朝官员王寂曾到过西塔寺。他在《辽东行部志》中记:“已丑谒侍御史范文济于西塔寺。既别,登九曜阁,有蔡正父所撰《弘理大师碑》。”“弘理大师”即“洪理大师”。“正统”碑记说崇寿禅林为洪理大师创建,当有所据。洪理大师于辽寿昌六年(1100年)剃度出家,第二年即乾统元年(乾统共计十年),所以在辽乾统年间建寺、建塔,当为可能。
看来,崇寿寺塔始建时间,尚不能最后确定。倒底是辽代乾统年间所建,还是金代正隆元年所建,在学术界还得研究下去。
附录:辽宁省政府、铁岭市政府
开原老城崇寿寺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古塔之一。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内飞天、佛像造型优美。崇寿寺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 1963年9月30日,崇寿寺塔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铁岭市全面启动辽塔维修工程,对开原老城崇寿寺塔进行维修保护,维修保护工作将于年底结束。 开原老城崇寿寺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古塔之一。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内飞天、佛像造型优美。崇寿寺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 1963年9月30日,崇寿寺塔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金等各种条件的制约,铁岭市对崇寿寺塔维修保护及研究相对滞后,1963年以来只进行了2次局部修缮。因年久失修,自然损坏比较严重急需修缮。 年初以来,文化管理部门邀请国家、省文物专家对崇寿寺塔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现场查勘,并提出了维修加固意见、制定了维修方案。将对崇寿寺塔基座、塔身、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维修保护,恢复崇寿寺塔的本来面貌。现在崇寿寺塔脚手架搭建工作已经完成。 |
补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