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明长城走向

标签:
百度互联网开原开原信息网长城文化网 |
分类: 明代长城与开原图说 |
辽北明长城走向
明代开原疆场长城,又称作辽北边墙。它是一千九百六十里辽东明长城的一部分,即最北端的部分。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辽北明长城的走向。辽北明长城按其具体行经线路,可分为三小段:
先说西段。西段边墙南与十方寺堡(今沈阳市北石佛寺)边墙相接。边墙从当时铁岭卫丁字泊堡(今新城子区西北小丁字泡)西五里的鲍家冈子起,向北经宋家泊堡(今铁岭西南宋家泡)西三里的前边(“前边”是地名),向北又经药王庙、高台子,过辽河,到曾迟堡(今曾盛堡)西一里的向台,再向北经镇西堡西五里的永安堡、西营盘,边墙又从新添堡(今心田堡)西三里的地方向大台山延伸。
边墙又从大台山向东北过辽河,经老边村西的项家窝棚,到开原县西南六十里的定远堡(今前施家堡),再沿定远堡西二里的辽河东岸,向北经后施家堡村西,向北延伸到庆云堡西十里的五棵树、朝光、兴隆台,经老虎头村西,直至双楼台屯西。明边墙在新安关(在双楼台西南100米)北二里半处,即昌图县孙家窝棚村前,与东西向的清代柳条边相交叉。之后,明边墙继续北行,进入昌图界。再向北到古城堡西二十五里的长岭子、四方台,再到永宁堡(今茨榆城子)西二十五里的白台子、兴隆台、四家子。再向北就进入镇夷堡(昌图老城)西北二十五里的大台(大台庙)。辽北的西段边墙到此为止。西段边墙长214里。
关于北段边墙,《奉天通志》在“亮子河”条有记载:
“自今大台庙迤东北,经长山堡、长青堡、金山堡等处障塞遗址,属镇夷堡界。又东北入伊通境,经塔子西、白塔水口、高台子,又东经大台山,南折至棉花街(即旧镇北关),属清阳堡界,又自棉花街迤南,经大台沟,至寇河北岸,属镇北堡界。东西蜿蜒百余里。开原城障塞迤北镇夷堡土墙,清阳、镇北二堡劈山为墙,共116里。又南接威远堡界。”
引文中的“障塞遗址”,就是边墙遗址。“大台山”又称大台子山。
这段引文,对开原疆场北面边墙的行经路线,说得详细,为我们研究北段边墙的具体走向,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但有一点说的不够准确。《开原图说》记清阳堡管辖边墙二十五里,镇北堡五十里。《奉天通志》说莲花街是辖区分界线,不合实际。从白塔水口至大台山就有二十五里,到莲花街将超过四十里了。如果以大台山为二堡边墙分界,才合乎实际。那样,边墙从大台山至寇河北岸(在镇北堡南),才接近五十里。再一点,民国本《开原县志》也说北段边长116里,《开原图说》则说北段边长115里。本文从《开原图说》,认定为115里。
再有,说镇北关在莲花街,也太笼统,因为后建的镇北关在莲花街西五里的大台子沟口,现在遗址还在。近百年来,大台子沟虽然一直受莲花街统辖,但毕竟有五里之遥,所以还是说“镇北关在莲花街西大台子沟口”恰当。这样认定,也与《全辽志》记载的“镇北关开原城东七十里”相吻合。
关于北段边墙走向,下面再补充说一下。北段边墙从永宁堡北界起,进入镇夷堡(昌图老城)管辖区,经堡西二十五里大台(大台庙)、长山堡、长青堡(今长青)、金山堡(今河信子)、朝阳堡,再经清阳堡北三十里的塔西、白塔水口(今白塔河口),再向东经高台子(泉头东约三四里)、石虎子北山,向东延伸到莲花街北十五里的大台山,进入镇北堡界。又从大台山南下,经糖坊,石龙山,向南过叶赫河,到大台子沟口(后建的镇北关),又西去小台子沟,一直到镇北堡南界(寇河北岸)。
最后说一下东段边墙。东段边墙从威远堡东十五里的寇河南岸起,(这里也是辽东东部边墙的起点)进入西丰县西境,经南城子南山(大台子),向南延伸到中和、兴德、石城、东城,再向南,又进入开原东境,经靖安堡(后称尚阳堡)东的关家屯、石人沟,向南过清河,到南岸的红花甸。这里西距靖安堡十五里。再向南,经聂家沟、曾家屯、腰堡、大荒顶子山,进入松山堡东三十里的二道沟、冰峪、老边、明石沟。边墙再向南,进入柴河堡东二十里郭蒋屯、吕家屯、黄家屯、老边、杨庄子、老壕里等地,进入铁岭抚安堡东十五里的老边台,再向南延伸到白家冲堡(今花豹冲)东二十里的松树沟,再向南进入三岔儿堡东十里的边墙子。开原疆场东段边墙到此为止。再往南,边墙与抚顺北的会安堡相接。东段边墙长200里。三段大边总长529里。
关于东段边墙,有一点说明。开原新县志说:“红土岭边墙位于曾家屯乡下老谷峪村,为明代辽东边墙遗址。”此说法,脱离实际。开原考古人士公认,开原东部明代边墙,从石人沟、红花甸、聂家沟一线经过,在红花甸西十里的红土岭,怎能有明代边墙?经实地考察,见那里只有烽火台遗址及高句丽城遗址,并无明代边墙遗址。
上述三段边墙的具体走向,是依《开原图说》、《奉天通志》等志书及笔者的实地考察撰写的,边墙的里程数据,依《图说》。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曾多次到辽北明长城遗址考察。考察地段包括:开原西境的定远堡、庆云堡、古城堡一线;开原东北境的清阳堡、镇北堡一线。此外,还参阅了开原地名办的边墙遗址考察资料。
边墙结构,西段平原,都是土夯墙,高过丈,里外各掘土沟一道,使墙更高更陡。北段,镇夷堡是土夯墙,从清阳堡至镇北堡,进入山区,是劈山墙。东段从威远堡起至三岔儿堡止,全属险山竣岭,是劈山墙。人工劈凿,使之陡直壁立成墙。有的地段在山脊翻土为墙。在这一区域,平原遗址不见,山地墙址尚存。图片说明:图一,庆云堡老虎头西北明长城遗址;图二,南城之东山明长城遗址;图三,南城子南山(大台子)劈山墙;图四,松山堡附近劈山墙;图五,开原疆场明长城走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