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后余生,大盘将必添洪福

(2010-09-26 16:49:38)
标签:

财经

中国

沪指

我对李敖有话说

曾经沧海不是云

分类: 大话财经

 “节”后余生,大盘将必添洪福

 

    以沪指为例,刚才我把1分钟K线到月K线都逐个看了一遍,总体感觉是大盘透露着一股不错的信息。特别是沪指的日K线图,指数在连续地破位下跌后已经在半年线处获得了良好的支撑。而在沪指六连阴后,量能已经不济到了先前的一半水平处。这种“地级市”的跌位成交量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当然,也有不少人看淡国庆节后的行情,他们聪明地自认为看到了其他人都看不到的东西,譬如主力资金成本经不起放假的折腾啦,等等等等。

    下面是我对大盘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可恶的基金们又到了罪恶的节骨眼儿上来了。一方面,基金指数399305早已远离了最低点,上涨幅度竟已高达18%。我想,这已经为今后股票的群舞埋下了深刻的伏笔。然后是基金们又到了第三个季度报账的季节。其程序大概是这样子的:9月30日对应的是基金的结账日,10月20日是基金公布持仓日,10月30日是报表公布日。这也许正是历年来,国庆节后至春节节前总还有一次行情的最本质的原因吧——报账即意味着暴涨,基金群里的这些难兄难弟们可真有意思,到底还是要看谁才能够笑到最后,鹤立“基”群啊。

    其次,是我对大盘今后走势的独到见解。我认为今年最后两个多月的沪指,极有可能同步复制08年指数以及个股的行情。同样的,今年地产将从“代罪羊”的队伍中脱离出来,然后重新扮演起“领头羊”的角色,继而在先知先觉下带领大盘和大盘股逐步走向3000点。

    最后,我要说一说本人对于炒股的一些本能的感悟。股市,绝不是你好好学习,大盘就能依了你天天向上的地方。这里面处处充满了暗箱操作,令我们散户朋友们防不胜防,躲不胜躲。我需要理性认识到的是,对于那些唯技术是听的人们,我只能说照葫芦可以画瓢,但绝对画不出明天的走势。不然的话,N多的巴菲特早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哪儿却还能出现这么多的巴菲猫呢。所以我特别瞧不起自认为是技术高手却还要靠办班讲课拼命赚钱的人,如果他们真的这么牛逼,还能把你们这点“学费”看在眼里?!所以说,你们交的学费,他们教的是寂寞,纵观那些五花八门的东西,真是令人费学。这,就是他们最玩乎法门神乎其神的地方,希望广大的股民朋友们珍惜手中的“筹码”,也不要被这些个人给忽悠走啦。投资,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曾经无数次地讲到过:技术,是在中长线投资的大前提下,用来寻找买点降低成本才亮剑使用的,绝不单纯是为了投机。既然我自认为今后的行情即将到来,我还是要奉劝各位几句话:即便行情真的有,对交易没有足够的自信就不要轻易去做!我自己也承认,在这点上我自己把握得也还不够,还需要和广大的股民朋友们集体共勉。然而我炒股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一定不会去迷信炒股软件。因为我也曾提到过,卖炒股软件的人,其实都是炒股特失败的人。至于为什么,上面我已经讲到了,在此不再赘述!

    好了,最后我再多说一句:技术,只会是投资技巧中的一个亮点,但绝不会成为投资行为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它不够格!人们务必对自己买卖的证券有自信,如果心里没底,就算是再有行情都不做——这才是最过硬的投资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愿我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奋勇前进吧!!!

 

   请你给我一个“顶”,我就会带你们第一时间逃出来。不要不相信,这点我09年做的很好,7月28号清仓,9月1号买入中国平安,9月2号买入中国太保和万科。只是低估了后来的房地产政策而坚持到现在都没卖。但是痛定痛后我发现我并没有错,拳头伸回来只会击得更远,就让我们站在4640点的山峰上尽情欢呼吧!!!

如果觉得不错,请多给支持多加关注,见证我的成长!!!

    或者加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306293665好让我以尽微博之力!!!

      请关注我的非财经博文:《我对李敖有话说》

    《一封写给自己的信(有效期:一辈子)》

   从《山楂树之恋》中折射出来的性与爱

   《19XX,我想和不厚道的韩寒谈一谈》

    鉴宝节目——《华豫之门》为何能吸引大众的目光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善记

    贴上我15岁时在中学获得一等奖的作文

    陈道明的心到底有谁能读得懂?

    我从我的旧文里挑出来的二十句话

    悲伤恋歌——摘自我的长篇小说《曾经沧海不是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