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蒲丰(Buffon)投针试验及一个扩展问题(投三角形),兼谈其应用
(2017-04-21 13:57:16)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数学教学 |
蒲丰(Buffon)投针试验及一个扩展问题(投三角形),兼谈其应用
一、蒲丰投针的原问题
蒲丰投针试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面先介绍一下该问题及其解法。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
资料一:
1777年法国科学家Buffon提出下列著名问题:
(投针问题)平面上画着一些平行线,它们之间的距离都等于a,向此平面任投一长度为l(l小于a),试求此针与任一平行线相交的概率。
解:以x表示针的中点到最近的一条平行线的距离,β表示针与平行线的交角。
参考资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资料二:
蒲丰投针问题,在平面上画出等距离a(a>0)的一些平行线,向平面上随机地投掷一根长l(l<a)的针,试求针与任一平行线相交的概率。
答案(2l)/(Pi*a),提示:令M表示针的中点,x表示针投在平面上M与最近一条平行线的距离,y表示与最近一条平行线的交角,则0<=x<=a/2,0<=y<=Pi,针与最近的平行线相交的重要条件为x<=(lsiny)/2
参考资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组编 许承德 王勇 主编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难入手。核心问题是找不到Ω(状态空间),也不好确定符合目标的样本,根本上是找不到描述针的状态的方法(其实也有其他方法描述,我想过一些,但是难解,取中点的方法太好解了)。解题思路是将针的位置状态转化为“中点与平行线的距离a”和“针与平行线夹角β”。由于这两个参数可以完全确定针的状态,0<=x<=a/2,0<=β<=Pi 即构成了样本空间的总体;x<=l*sinβ/2,即构成了符合目标的样本。对于两个变量进行积分运算,可以得到概率值。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用这种方式得到pi的值。概率论真是非常神奇,竟然以试验的方法得到某些常数值。数学这种理念性的东西竟然可以和试验相结合。
以上即是蒲丰投针问题的原问题及其解法,不再赘述。
二、蒲丰投针问题的扩展——投三角形问题
其实这个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上面的东西已经随处都有了。这里主要想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投三角形问题:
平面上画有间隔为d的等距平行线,向平面上投掷一个边长为abc(小于d)三角形,求三角形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昨天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鉴于网上缺乏对此问题的介绍,所以很想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容易想到蒲丰投针问题是该问题的基础,三角形与平行线相交关键是三边与平行线相交。但实际做起来错法实在太多,多数方法是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abc三边的非独立性,即其中一边和平行线相交时另一边是否相交是非独立的。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做呢?一个也许不是太容易注意到的细节是:三角形与平行线相交时,必定是两边同时与其相交,不多不少。(这个说法不是太准确,不过顶点与平行线相交的那种情况概率为0,所以这样说也不过分)下面用加法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别记事件A、B、C为“边a、b、c与平行线相交”,则要求的是P(A∪B∪C)。根据加法公式:
P(A∪B∪C)=P(A)+P(B)+P(C)-P(AB)-P(BC)-P(AC)+P(ABC)
根据上面的结论,已经可以看出
P(A∪B∪C)=
P(AB)+P(BC)+P(AC)
P(ABC)=0
代入(*)式:
因此有
P(A∪B∪C)= [P(A)+P(B)+P(C)]/2,
而P(A)、P(B)、P(C)可以通过上述蒲丰投针试验的结论得到(注意这里已经不必考虑a,b,c的独立性了)。代入即可得(a+b+c)/pi*d。
三、蒲丰投针实验的应用
朱老师讲他本科大三开始对统计感兴趣,尤其觉得蒲丰投针这个问题好玩。他在大三大四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主要是对蒲丰投针逐步扩展,并且计算出了所有这些扩展的概率,然后介绍了一些这个问题的应用领域(其实主要是搜寻的问题)。那么我按扩展的顺序整理一下,并附上一些理解,以及如何这些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领域:
(1)蒲丰投针原问题:
这是一个平面问题,是在面上投线。原问题是一个基础,但是实际中很难应用,因为现实中不存在理想的线(无宽度)。
(2)扩展:将平行线变为“带”
第一个扩展是将设置的这组等距平行线变为一组“带”。这里“带”是指一组有宽度的区域。如何运用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大片山脉,我们要做的是探明这篇地区是否蕴含某种矿藏。探测设备是飞机,它可以扫描其下一定半径内的是否具有这种矿藏,显然,飞机在飞行的时候其下扫过的是一片“带”。同时,我们已知这种矿藏的分布是线形的,就是说这种矿总是一个线段一个线段地存在。
这样就很清晰了吧。在这个问题里,矿藏就是针,而飞机扫过的“带”就是这组平行线。下面几种表述是相同的:
①投针成功 ó ②针与带相交 ó ③飞机扫过矿藏 ó ④寻矿成功
这样投针问题就成功转化为了蒲丰投针的扩展问题。
这里需要知道几个参数我们就可以知道寻矿成功的概率:带的间距,带的宽度,针的长度(可以用平均长度,或者一个经验性的长度代替)。这样比原问题多了一个参数即带的宽度。具体的表达式可以继续探究。
同样,反过来,给定一个寻矿成功的概率,我们可以反求出参数的数值。通常,飞机的扫过的宽度应该是确定无法改变的了,矿藏的分布当然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带的间距,就是说飞机每隔多远扫过一个带状的侦查区域。这对于提高搜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我们要以95%的概率确定这片区域是否有矿藏,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要搜索时每隔多远扫过一个带。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实际上,读过统计都知道,95%虽然和100%只相差5个百分点,但是效率提升远不只十倍百倍。这个过程也有点像有点另类的抽样过程,间距的选择有点像确定样本量。
(其实我是在想,如果能去画一个一个的正方格子可能效率还要高吧。)
(3)扩展:将针变为“域”
前面还有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限制,就是这时矿藏(针)还必须是一个线段。虽然的确有些矿藏可能是以矿脉形式出现的,但可能这条矿脉可能是一个折线、曲线,更有可能的是一个不规则区域。如果能将线形扩展为“域”就可以得到这个更一般的结论了。至于如何推导,还有结论是什么样,我也没看过。所以只说思路。
(4)扩展:平面二维空间扩展到高维
比如深水搜索,可能是利用声纳或者其他一些工具,我们探测的区域是一个柱体、椎体等空间区域,而搜索目标也可能是沉船、古迹、军事目标或者其他什么,这些目标也是一个三维空间,也就是一个三维域。
By
Milton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