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队精神——孩子未来成才的基本要素

(2010-10-21 20:28:32)
标签:

儿女培养手册

教育

    前面我谈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基本态度:第一,不要有太高的预期,把孩子不当人当成神来培养,那样不对。第二,如果你的孩子是差等生,不要失望,要在成长中帮他找到自己的舞台。

    有了这两种态度,我们再来谈基础素质的培养。先谈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什么要强调团队精神?因为,你的孩子一进入幼儿园,乃至将来进入社会,都处在集体里,都必须要跟集体打交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把孩子放在哪里,都拧巴。

    先讲个例子。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前,假如幼儿园有面试,也几乎不会去考察孩子有没有团队精神。但是在日本,小孩子入幼儿园可比我们严格得多。他们也面试,把8个小孩子放在一个房间里,跟他们说,嘿,你们把这个房间里的这张桌子抬到另一个房间去。结果呢,6个孩子去抬桌子了,剩下2个孩子乐得清闲,省点力气。老师就把那两个孩子的家长叫过来,训斥道,你们怎么教育的孩子呀,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不合格,回家去。家长很惭愧地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明年再来面试,还是一样的节目,两个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上前搬桌子了。

日本人就是这样塑造团队精神,塑造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弹丸之地为什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国力完全是教育出来的。

    我们中国的教育并没有刻意地从小就培养孩子这种团队精神,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一盘散沙,不能拧成一股绳。拧成一股绳必须靠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听说学校里有集体劳动,就会嘱咐自己的孩子,嘿,你能偷懒就偷懒,别把自己搞得太累了,搞得衣服脏兮兮的。这是反团队精神的教育,这种孩子长大后不是一盘散沙才奇怪呢。

    我跟朋友们说起这个对比的时候,经常感叹,我们个人主义教育真的会把国家的后备力量掏空,跟人家那种团队精神的教育没法比呀。大家可以就这个例子跟自己的亲戚朋友交流,希望父母们有所觉悟。我们的孩子建立起坚固的团队精神,利国利民。

    以上谈到的是培养团队精神对整个国家的好处,对整个民族向心力的提升。那么有的父母问了,对国家有好处,那对个人有没有好处?我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要聪明,鹤立鸡群,是不是没必要和团队混在一起呢?和团队混在一起是不是会泯然众人矣?

    此言差矣!可以说,懂得融入集体,懂得团队合作,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备能力。原因何在?

    第一,你的孩子从幼儿园起,直到将来在社会上就业,哪怕他当公司老总,当一国总统,都离不开团队,离不开与团队相处的能力。想想,如果你是个老总,缺乏与整个公司合作的能力,底下的人会给你卖命吗?你是一国总统,自视甚高,不把政府班子放在眼里,议会迟早会把你给弹劾了。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很难融入集体,家长很头疼。家长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够玩得好好的,自己的孩子老是想回家当孤家寡人呢?原因不在孩子,在于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团队情商和团队能力。

    第二,团队是个互相学习进步的集体,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团队里,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乃至实现个人的价值。你素质比较高,可能在团队里起的作用大,可以做领导职务。没有说你能力很强可以凌驾在团队之上的,有这种想法的人迟早要被团队甩掉,什么也干不成。

    总的来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单个人连个茅房都建不好,何谈实现价值?人必须在群体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很难成功。我们这个社会,只有很少职业是单兵作战的,比如你是个作家,是个离群索居的艺术家,通过独立创作来实现价值,但是如果你没有从社会团队里过来,你有创作经验么?肯定是空中楼阁。而且,表面上看你是单个人在工作,实际上你还是处在艺术家的群体中,你要向同行不断地学习和切磋,没有人能离开团队自个儿玩。既然如此,团队精神就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属性。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呢?

    我们的孩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集体的,很快就能跟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不亦乐乎。这些孩子的团队精神比较好培养。还有一部分孩子,或者性格孤僻,或者怕生,或者孤傲,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融入集体中,不愿意上幼儿园,这是比较难搞的。万一父母很忙,也没人管,长期下去性格会扭曲。我先说说怎样让孩子能够进入集体。

    孩子与集体形成的纽带应该是集体活动,例如运动和游戏。如果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就会明白,在集体中有这样的快乐,在集体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你让他待家里他都不待。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畏惧集体、孤僻,那怎么办?

    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他不跟小朋友玩,那总能跟父母玩吧。家长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踢,两个人传球配合,他踢出感觉,哦,明白了,集体活动有快乐,是跟独自玩不一样的快乐。然后有一天爸爸没空了,叫他试着跟别人踢,慢慢地他就适应了和他人的互动交流。再慢慢地让他喜欢集体活动,慢慢地走进小朋友的圈子里。可以一步步地来,循序渐进,慢慢改变他对小朋友的成见,体会集体的快乐,最后融入集体。这对孤僻、怕生的孩子是有效的方法。

    还有一种是孤傲的孩子,由于孩子课外学的东西挺多,觉得老师讲的没意思,不爱去课堂,不爱听课,这种思想苗头对融入团队也是比较大的阻碍。觉得自己高,这个团队不适合自己,小孩子如果这样认为,一定要吃亏的。所以家长必须教孩子学会尊重团队(老师是团队的骨干),即便老师讲的东西理解了,也可以听听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也许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夸奖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老师不行,小朋友们不如自己。这样很危险,好高骛远的孩子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你必须让他尊重团队,不要高估自己,低估老师同学。这些孩子融入团队后,有可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脱离了团队,可能除了孤芳自赏,将来什么都学不成,因为排斥团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学习诸多能力的机会。

    其实,团队精神的核心并非只是混在小朋友堆里一起玩,混进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贡献能力,寻找快乐。你必须让孩子在团队活动中出力,并且要肯定孩子的表现,让他明白,正是他的参与,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孩子得到肯定,也会感到满足。

    比如说,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随大流走过场,去玩一玩。但是如果回来后你问他今天种了几棵树,你们班种了多少,告诉他你们今天种的这些树,以后会成为一片树林,对绿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能改变这一地区的风景。他会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和自己团队做的事情会有这么大的价值。也许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他会变得非常自觉,也变成活动的积极分子,明白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

    如果你责怪他,怎么参加活动把衣服弄这么脏呀,一身臭汗,他对集体活动就会困惑,参加什么活动就会出工不出力,这种人将来很难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事业。一个人能在集体事业中成为佼佼者,必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孩子的教育,一方面是自我精神、自我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团队精神的培养,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自我的个性和能力在团队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求一朝一夕,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不但在学校团队和家庭团队中可以培养,在邻居团队中也可以培养,要让孩子经常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能力。

    拥有团队精神的孩子,具有快速融入团队并适应团队的能力,走到五湖四海,到处都是朋友,到处都能有所作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不是一种夸大其词的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而从小有团队精神的孩子,也会使家长的教育变得更加简单,因为他在团队中有更多跟同伴学习切磋和自我教育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