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专栏之:垃圾飞上天

(2009-03-07 22:35:07)
标签:

杂谈

 

不久前,一个朋友告诉我看了《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并且给我讲了核心梗概:一个穷小孩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知识点,来回答百万富翁的猜题游戏,最终梦想实现。当然,最终他上电视是为了爱情。我说,这个结构创意相当不错,不过要做起来相当困难: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是主人公经历的关键点,乃至形成重要动力推动其人生的轨迹,整部片子才能融为一体。既然这个片子席卷全球,我想这一点肯定做得很巧妙。

不幸的是,兴冲冲看了之后,发现该片是以一种最差的方式来完成立意构思。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偶然的,并不构成整体力量来推动人生。也就是说,当这个知识点换成另外一个知识点,嵌入故事情节后,影片的效果并没什么变化。比如说,一百美元中的头像是哪个总统,这个问题你把换成“电话是谁发明的”,然后你动点心思把电话发明嵌入情节里,影片照样在推进。效果就是,结构创意并没有与影片内容融为一体,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替代的空壳而已。

在我的想像中,要实现这个结构创意,那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是孩子成长中情感或者心灵层面的关键点,而不是故事层面的小零件。这样实现起来很难,但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可以把问题转换成心理、意志等感性层面的问题,而不必是那种机械的知识点,这样就能让答案是从孩子的人生感悟中获得的,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是经历的碰巧中获得的。好莱坞有时候能制造博大深沉的精品,但稍微一松懈,就暴露出机械的拼凑故事的本色。

而且,整部影片在回答问题与回忆人生的机械穿插中,没有导演自己的节奏,被故事拖着走,人浮于事,控制力没有。整部片子流露出虚假、编造、白日梦的感觉。这种效果也使得影片的立意没有被很好地诠释。也许导演想要说的是:即便是人生的挫折,都是可成为梦想和成功的基石。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你只要记住人生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就可以成功吗。

当然,这个片子如果做为一般的故事片看,也还凑合,至少在结构上精巧有新意。但是它一不小心就获得八个奥斯卡奖项,那这个玩笑有点开大了:小金人随着金融风暴贬值了。

美国是一个梦想的国度,一个穷小子变成百万富翁,这种事在美国算是常事,不足为奇。看了这部片子,主人公的形象老给我奥巴马的感觉。我想,美国人大概是想让奥巴马也这么干,用点法子让现在陷入低谷的美国经济一飞冲天吧。这样看来,是励志的作品让它得此殊荣。当然,尽管它是票房和奖项的大赢家,尽管给美国人无限的意淫,但并不影响他是一部名至实归的垃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