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江的文字,素来彪悍。
张三以前误入歧途做图书编辑的时候,要出版李师江的小说,一共三本。他给出版社报选题,因为没经验,不知道出版的禁忌,为了博出位,他给出版社的选题介绍是这么写的:
李师江这三部小说,比A篇都要黄,都要有激情,一经出版,必然畅销,十万册不在话下。
出版社编辑一看,脸都黑了。书自然没出成。
所以,李师江以前的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三点:一是情色;二是好看;三是才华横溢。
然而他最近出版的这本《福寿春》,可以说这三点都不具备。如果说他以前的文字是搏击,句句用力,那么这回他玩的是太极,绵绵细雨。搏击靠的是才气,太极靠的是境界、气场。才气见多了,真的觉得没什么意思,你有才气,郭德纲也有,芙蓉姐姐也有,就那么回事。最多就是说一句:你太有才了。除了才,你什么都没有。才就是用来唬人的,才多了会反胃。
《福寿春》我分两次看完,第一次看到70多页,因为事情耽误,停了下来。第二次是一口气看完。它不是好看,而是看了踏实,看完了,你觉得值得。因为做出版,我每年要看太多烂小说,有很多作者,动就两周搞一部长篇,然后打个电话跟你联系,问我——我这小说能卖10万册吗?
卖你个球!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福寿春》这样的写作,靠的是耐心和坚持,还有在写作过程中对“小我”的警惕和抵制,对“才华”的清醒和放弃,最终落下的,是一部有自己生命力的作品,而不是“李师江式”的作品。《福寿春》就是《福寿春》,李师江就是李师江,人总会死掉,然后作品还会存在。《福寿春》,会长寿,对于一部小说,这并不容易。
在70后里,李师江对写作的执着让我汗颜,我和他在广州共事,他每天回家,都会写,虽说因为忙啊,所以写出来的尽是“烂尾工程”,但我知道,一旦放下手头琐事,他肯定会搞出一部好东西。果然,在我现在整天还为回款啊、调纸啊、封面设计啊这些破事操心的时候,李师江回福建宁德,写出了一本《福寿春》。
福寿春是一部农村小说,读这篇小说,我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东南农村生活的世俗风情,然而在琐碎的叙事之外,如果你愿意去延伸它的“意义”,那么也确实可以看到俗世中各色人物的生活与命运,甚至也许还会让你感怀一下“人这一辈子”。不过作为一个对李师江比较了解的朋友,我更为他的勇气而感到敬佩,他几乎与自己过去的写作彻底决裂,而推倒重来,敢于把每一句话都写得无意义、无用的作家,最可能成为大作家。读者无须担心这样的小说的力量,用这些废话构成的小说,往往具备排山倒海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很踏实,不是耍花枪。
看了李师江的《福寿春》,现在最期待的,是他的下一部小说。听说他又去做出版了,希望他赶紧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