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70后和80后作家多以书写个人情感为主的创作状况,70后作家李师江的新作《福寿春》也许将扭转人们以往的固有印象。
《福寿春》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表现今天农村父子两代人的价值冲突。作为李师江的个人写作,从《逍遥游》到《福寿春》,前者描述的是丧失了个人道德底线的北漂生活,后者家长里短、活色生香的琐细市井景观,可视为作者“浪子回头”的一次写作回归和皈依。《福寿春》是向中国传统小说技术致敬的结果,与当下大行其道的现代派叙述手法背道而驰。和时下流行的“底层写作”也不同,《福寿春》不刻意描写生活的大悲大喜、戏剧性的命运变化,它以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场景、人物的行止起居连缀成无比饱满的生活底色和人间气息,人物的心思、话语、腔调活泼地呈现纸上。
这部小说语言有明清白话的味道,作者说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村的方言确实有古代官话的味道。特别是这种语言里有一种慢的美感,跟当地农村方言特别吻合。作品在描写父辈农民时,诗意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魅力,种种下海种蛏、上山种地、挖红苕摘茉莉的农业劳动在作者的描写下无不散发出被历史反复回味不已的田园气息。而对子辈农民新的价值观和寻找出路之间冲突的描写,则是区别于其他农村题材的地方。它指出今天农村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的困境所在。赵晨F158
《福寿春》人民文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