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后记

标签:
人教版五上用估算解决问题合理估算注重表达语言思维 |
分类: 且行且思 |
立足情境 合理估算 注重表达
——五上《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后记
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小学
林伟扬
五上《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教版新增的内容,去年同事与我讨论这节课的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也颇觉读懂了教材。而今年,轮到自己接着要教学这块的内容,突然举手无措。问同事,哈哈,说忘了。于是自己又重新阅读教材、教学用书等资料,以期待给学生最好的一个课堂。
http://s3/bmiddle/001qoOTQzy7engp2mt4a2&690
估算是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一块内容,掌握的也不是很好。脱离情境的估算估算更是纸上谈兵。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体现估算的价值,新教材重视在情境中让学生估算,感受估算的魅力所在。
为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价值以及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一、直观铺垫,训练语言思维
在课始,让学生不计算进行连线,并说说理由。如16.5×5
11.7×7+10
15.8×5等题目,得数大于80的数得数小于80的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数学思维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如16.5×5,16.5超过16,16×5等于80,估小了,所以16.5×5超过80。15.8×5,15.8不到16,16×5等于80,估大了,所以15.8×5不到80。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思维训练,为新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独立探究,体验估算的简便
在例题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理解,体验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简便。同时重点放在问题一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进行独立探究。学生呈现的方法有:
生1——精算。
30.6×2+26.5×0.8+10=92.4(元),100>92.4
答:剩下的钱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生2——估算,文字表达。
1袋米不到31元,2袋不到62元;肉不到26.5元;总共62+26.5+10=98.5(元),100>98.5
答:剩下的钱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生3——估算,算式表达。
30.6≈31
26.5≈27
31×2+27×0.8+10=93.6(元),100>93.6
答:剩下的钱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简便。同时对于肉总价的估计,学生还提到了把单价和数量都进行估大,这样更容易进行估算。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到,如果数据差的太大,都估大了,会影响结果,出现不能进行判断。
在这样的过程中,结果当然比探究的过程重要,孩子们有这样的估算意识,真的值得庆幸。同时我也感觉到,这种对题目进行估算的直觉,也是一种数感吧,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体会,有些孩子就是没有感觉。就想谈恋爱,哈哈!
当交流完毕后,我还对孩子们介绍了另外的表达方式。http://s1/bmiddle/001qoOTQzy7enilWtnW40&690
三、沟通方法间的关系,注重语言表达
在用估算策略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的表达方式,大家都喜欢了用算式表示。
30.6×2+26.5×0.8+10
≈31×2+27×1+10
=62+27+10
=99(元)
99元<100
30.6×2+26.5×0.8+10
≈31×2+27×0.8+10
=62+21.6+10
=93.6(元)
93.6元<100
我们都说语言是思维的体操,所以在展示不同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比较精算与估算间的关系和区别,文字表达和算式表达的联系,使解决问题不停留在术的层面,而能透过算式理解题意。
通过探究问题1,学生在解决问题2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估算策略也表达的非常完整。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都能用估小的策略进行,为学生感到自豪。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后进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进行估大,什么时候进行估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也不能给孩子们解决,突然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喝口茶,此刻是早上6:05了,很开心能敲下这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