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5-10-07 19:30:35)
标签: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

吴非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

生命与情感

分类: 书香飘飘
    读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喜欢奥尔罕.帕慕克的话——“把自己和书关起来”。真的!有时候总想,若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给我一堆书,丢在深山里,那是多么的幸福的事情!
    国庆的长假在今天的逝去也将结束,在这7天轻松的日子里,虽然伴随着颈椎的痛,也不减我游玩、卧床休息及看书的热情。
    看完了吴非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似乎又让我明白了些些许什么......
    “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如果你能用学生的眼光揣摩自己的教学,可能就会感到新奇了。——不是一天,是每一天,每天如此。”这不是袁晓萍老师作的一个报告——《向学生借智慧》。如何才能向学生借到智慧,只有亲近学生,心中有学生,你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从开学到现在已有一个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了,与两个班的孩子接触,发现自己是上了年纪还是本就对记人名感冒,近100名学生的名字还是叫不出来,懊恼自己!而我们的教学是“课堂”与“人”的关系,我为不能了解我的学生而苦恼,教学中顾此失彼,无法找到教学的平衡线而绞尽脑汁。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班,有那么的七八个孩子总是不能集中精神,班主任说他们就是这样,而我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成效甚微。但看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里面没有我想要的标准答案,但我明白了是自己的“用心”不够,我除了在上课的时候和他们“纠缠”,怎么形容自己呢?有时真的像城管抓小贩,我都讨厌自己,我的行为与别人又有何异?想想“黔驴技穷”,我现在也不是进入了这一境地,我想他们也快要摸清了我的底牌,知道我和别的老师一样,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挫败感哪!
   回看自己这一个月,我真的有心去研究过他们吗确实是工作忙,忙的无暇顾及。可这是不对的,所有的工作不都是为了学生吗?可我,更多的是上完课后的自怨自艾,自我埋怨,埋怨自己没有办法吸引他们...真的很是懊恼!正因我知道,若三年级的学生就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动力,我们将看到他将来学习的9年之痛苦,想想这,我着急哪!书里说“讲台前站着的,总得是个让学生能接受的人,课堂总要能有些学生渴望的事。”是的,我想做一个学生渴望的有办法之人,我想让其他的孩子们明白,我有本事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不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累,也不想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到压力。课堂教学,最好不要‘紧张’,教师不能有太强的‘进度’意识。”读到这儿的时候,真的惭愧,惭愧自己肯定在某个时候让某些不安份的孩子紧张了,惭愧自己为了“进度”让有些孩子累了。明天的课堂,我将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陷,多看看孩子们的“学”,千万不做领着他们拼命赶路的人。要看“学”,就得我们多多停下自己的脚步,让孩子们多说、多思,一切教学若只为了知识与技能,这犹如给孩子一瓢水,只得一瓢,很快干涸。若能牢记叶圣陶先生说的“课本不过是个例子”,用例子来“教方法”,这便是教给了学生汲水之法,懂得了汲水之法,受用一生。只教孩子知识的便是“匠”,因为“匠”注重“技”。曾有人讽刺丘吉尔,说他每天能想出一百个主意,然而只有一个有效。按他们的逻辑,只要想出一个“有效的主意”就行了,那九十九个都是“无效劳动”,他们根本不懂“一百个”和“一个”的关系。思想者和工匠的不同或许也在这里。因此,让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学”,鼓励孩子们敢说,其中一个好方法便是在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让孩子们明白,表达观点错误的内容同样有其重要的价值,因为错误的观点能培养孩子批判的思想,这是我们急需努力去做的。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
    此刻也让我想起书里说的一个笑话,容我用简短的句子来表达——一人爱吃饼,吃了三个,未饱,继而又一,仍未饱,再食之,第五个,终饱。有士者云:早知如此,便不吃前四个,改吃第五个,则饱!虽是一个笑话,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今天的课堂,多少人丢掉了前四张表,急功近利,企图通过第五张饼而达到貌似目的的目的。哎!呜呼哀哉!
    “留点谜语给你猜”“半张白纸任我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有生命与情感吧!
    明天——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