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回五大图书馆还书,在accueil前台一扭头,看见本科的语言学同班同学David走进图书馆,隔着玻璃门,他眼神告诉我这次偶遇对他来说也吃惊不小。我当然是高兴的不得了。见他把脸凑到我跟前,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顺其自然bisous了一下左右脸(以前在一个班其实没有关系那么好到bisous的)。David一直是本科阶段班里非常欣赏的一个法国人。他和别的法国人不一样,自(bu)律(shi)内(sha)敛(bi),儒(bu)雅(zi)有(yi)内(wei)涵(shi),喜(bu)独(ba)处(gua)。87年生人,金牛座,我们班年纪最长的,金黄的头发,皮肤白的不像话,远远的看像极了普京。学习好,本科阶段常常霸占级部前三,每次考完张榜他的名字后面总是跟着mention
très bien(类似于国内90分以上)。人成熟稳重,宽厚的肩膀还配有肌肉。
记得以前上学,每次看他都在一个人低头安静的读书,话不多,不喧闹,不张扬,沉静而干净,如一块玉石,淡淡的可以嗅到文人的气质。友好而善良,上课听不懂记不全走神(不是我-
-)的情况下都可以问他,他总会耐心温和地讲给你。
对了他当过兵,记得以前他也喜欢早早来学校,我们在教室外等待的时间里,就喜欢听他讲服兵役时候的故事,看他以前在军队的旧照片。我们一直觉得他是个好孩子(好孩子不抽烟),没想到大二有天晚上放学出校门看他点了烟坐校门外抽,见我们吃惊的样子,脸还红起来,羞羞的说“merde靠,竟被发现了”。
他不记得我的名字了,非要我告诉他,我说算了吧laisse
tomber,他说不要,因为他要研究汉语语音语调,吃力的发出我的名字的jing四声和yao二声,惹人发笑。
说话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注视着interlocuteur的眼睛,对,是注视,眼神真诚坦荡而有力量,不带一丝的躲闪和游移,像极了一块磁铁,令对话者不由自主地向他靠近并产生信任。我觉得这是天生的。
见他手里拿了本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的语言结构的书,他说是个亚洲靠近越南还是柬埔寨的小ville,要研究那儿的语言。明年继续博士,会离开巴黎,北上里昂。我们还谈起了以前的老师,聊起语言人种学的大胡子教授costaouec。
寒暄后,我去还书,他去借书,出图书馆透过玻璃门,见他坐在人文社科楼的庭院台阶上,叼着烟,随意翻起另一本看不清名字的书,低头阅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没有再前去和他打招呼告别,也没有留任何联系方式,偶遇是一件美好的事,止于此吧。
Quelle belle journée de retrouvailles!
PS:我总是不记得他的姓氏,回家问了小伙伴,Piekut,还google了一下,1960年至今,只有9个人出生叫Piekut。可能都是他家人吧。
记今天有意义的一件事。
前一篇:博客十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