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
鬼
话说王廷桢借来滇军,为沙土百姓剿灭匪患。
王家院落和外面的尸首,无人认领者,由当地农民用牛车拖出合葬一坑。这两百多具尸体中,有些是被误杀的乡民。
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大坟四周就会飘起磷火,四处游荡。
风停了,树静了,宿鸟纷纷飞起。乌云重重的黑夜,神秘的光从天而降,树叶摇动,纸片纷飞,听,坟的那里是什么声音?吵架声、呻吟声、一个女人长长的叹息,一个孩子咯咯地笑。是谁在角落里幽幽地哭泣?
猫低鸣,狗狂吠,鬼影乱晃,隐隐略略之中,还有血肉模糊者那含糊不清的声音,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我是冤死鬼!
片片鬼火,在没有月亮的夜里,居然飘到沙土街头来了!
沙土街上两父子去下面村寨吃喜酒,回来晚了,天上下起了细雨,这时候,漆黑的山路上走来了一队人马,男男女女,全都穿着白衣服,头上裹着长长的白帕子,走在前面的高举着白色的、青色的“引魂幡”,吹着唢呐,敲敲打打,有说有笑的从身旁不远处走了过去。
儿子问父亲,这是哪个寨子的,深更半夜还出殡?老人告诉儿子,这是阴间的鬼魂,刚到前面的村寨吃了酒席,正在赶回家去的路上。
儿子听得心里发毛,再看那队人马,早已消失在一片麻窝地中,酒一下醒了,哎呀!前面就是一片大坟山,而这队白衣人消失的麻窝地,不正是那两百多土匪的合葬坟吗?!
夜里撞鬼的事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
冤魂不散,四邻不安!沙土街上的人们,天一黑就闭门谢客,吹灯熄火睡觉了。
为安抚街邻,王廷桢分别请了儒、释、道三家来为孤魂野鬼超度亡魂。儒家来了,用尽手段,每天晚上情况依然。道家来了,浑身解数使尽,不能解决问题。
最后请来的是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和尚。
穿着金色袈裟的小和尚一表人才,就像西天取经的唐僧,看起来平平常常,他在沙土街头搭了台子,纸人纸马扎了不少,还布置了个八卦阵,无论人鬼,进去就甭想再出得来。
两个不信邪的愣头青硬是走了进去,在里面转了一天,出不来了,又累又饿,吓得哇哇叫唤起来;
外面一个喝醉酒,跟人吵过架的小年青看着牛头马面的纸人,心里有气,用左手的中指头往牛头马面的嘴上乱比划,嘴里念念有词:“你究竟能把老子怎么样?”结果那只手再也拿不下来……
连续七天,街坊们配合王廷桢,按和尚要求,家家户户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洒上清水,每家门前都点上香蜡纸烛,沙土街头静静的夜里,和尚念经和木鱼的敲打声,传得老远、老远。
和尚做了七天的水陆道场,超度亡魂,从此,再没有闹鬼的事情出现。
王廷桢十分高兴,给和尚以重谢,并在沙土街头连声称赞小和尚为“娃儿先生”。
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很有本事。
剿匪安民,好事一件,至今沙土人民仍在感念王廷桢的大恩大德。
这件事对三十出头的王廷桢触动太大。身为一区之长,得保一方平安。匪患扰民,焉能不管?要管,就要杀人,杀人,就要折寿,二弟崇伯也因调兵剿匪留下瘾患,客死他乡……
崇伯死后,身后只留两个女儿,为了接续崇伯香烟后代,王廷桢将自己的第二子荣江抱给崇伯,作为崇伯之子……
痛定思痛,王廷桢决定退出政界,回家赋闲,他只当了一届沙土区长,从此再不问政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