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珠峰做红娘——王志纲北大授课片断
“绿树红花,阳光灿烂,似觉到了昆明,但比昆明葱郁茂盛,如同到了海南,又比海南凉爽宜人。这就是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一千多米,全年平均温度25到30度,印度的骄傲,世称亚洲硅谷的班加罗尔就在这里。”
这是王志纲面对北大两百多莘莘学子,指着投影上的画面给学生讲解时的情景。
“世界级的IT公司多在此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微软,GE,IBM、英特尔,新兴的软件园区有点像美国加州的硅谷。国际化色彩浓厚的跨国公司大楼或厂房一家连着一家,不少还正处于建设中,但已经感觉得到其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
“都是软件企业,不同的是美国那边的公司建筑更像别墅,整个园区更像一个郊野公园,而印度的软件园位于城乡结合部,园区大型国际化建筑的周围就是嘈杂脏乱的集市和贫民区。也难怪,前者是IT业的首脑,龙头之所在,而后者则是加工和服务的大本营,如同一座金字塔,美国是塔尖,而这里是塔基,共同分享和支撑着全球IT业。”
“班加罗尔IT业起始于八十年代,正好同中国南方的深圳同步,遗憾地是我们的开发多为随波逐流,以GDP为大,而人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按当时甘地总理的话来说,就是:印度已经丧失了工业化的机会,再不能失掉信息革命的时代。持之以恒二十多年,终于打造成全球信息产业链的重镇。”
“班城最令人兴奋的亮点是发现了华为,虽然一晃而过,看其在众多大象中并不起眼,但仍感亲切,为他们能参加巨人的盛宴而感到骄傲。国际化的步子已经跨出,结合华为二十年契而不舍地着眼于全球的企业精神和骄人业绩,我深信,凭中国特殊的人才优势和文化底蕴,只要迈向国际的脚步不停,再过二十年,杀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最有战斗力的一定是华为这类出身草根的新型信息企业。”
激情满怀的王志纲,指着不断变换着的画面讲解着。
龙象之争已初现端倪,到了班加罗尔方有更明显的感受。印度与中国都是人口大国,多少年来这一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和不利因素。而在信息时代,利大于弊,人多则势众,有可能成为两国同美传统财团角逐的法宝,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印度和中国一旦杀入全球经济主战场,人类历史上一次亘古未有的大颠覆,大洗牌恐怕就得开始了。由此引发的关于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的争论,可能亦会由此展开,其影响之巨,绝不逊于500年的欧洲告别萌芽,走上世界前台的文艺复兴,亦不会逊于20世纪,美利坚的崛起所导致的世界大洗牌。
王志纲指向画面:
湛蓝的天空下,一座白色的巨型圆顶建筑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世界闻名的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泰姬陵。
“它位于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
这是王志纲向北大学生讲解时缓缓的声音。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一个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血肉相连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阿姬曼芭奴,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入宫19年,用自己的生命滋润见证了沙杰罕的荣辱征战。沙杰罕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三千宠爱在一身。不论中外,红颜自古多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去。死讯传来,沙杰罕竟一夜白头。驰骋纵横的帝王也有脆弱无力之时,可以在挥手间令万众臣服,却留不住枕边水样的温柔。
于是一个悲痛的丈夫,动用了皇族的特权,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22年时间为爱妻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痴情的沙杰罕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黑半白的大理石桥连接,穿越阴阳两界,与爱妃相对而眠。可惜梦想在皇室的纷争中嘎然断裂。泰姬陵完工不久,他的儿子弑兄杀弟篡位,沙杰罕也被囚禁在阿格拉堡。此后整整八年里,阿格拉堡宫殿的每个月夜,透过一块水晶石的折射,都有一个伤心的丈夫不眠不休,痴痴地凝望着数公里外如洗月光中爱人的陵墓。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为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代代不息。尽管有人说,沙杰罕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种子;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脚下,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但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义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念,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泰姬陵依然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个建筑非常壮美。在印度,看了这座经历三百五十年风风雨雨建筑的王志纲,感受特深。
他原来认为,阿拉伯文化就是一千零一夜那样的东西,这次去印度走完以后,才发现,在人类的建筑史上,有很多极具创意的文化艺术,都跟阿拉伯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西班牙文化,西班牙的建筑和艺术、西班牙的斗牛,包括它的歌舞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西班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摩尔人入侵,摩尔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北部非洲的阿拉伯人。它们过来以后,带来了一种新鲜的血液,后来跟欧洲人杂交,产生了西班牙辐射久远的文化,最后把它沉淀在了歌舞和运动、建筑上,这一点对王志纲的影响很大。
“关于西班牙的想象总是在弗拉门戈、斗牛、毕加索、高迪、阳光灿烂、浪漫之旅中编织而成。从西班牙的舞蹈、音乐中传递出的是这个地方狂野的骄阳般的气质,也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和至今仍在北部圣蒂亚戈之路上行走着的朝圣者,来传达一种高贵的忧郁和宗教的热诚。也许这都是用另一种语汇讲述的西班牙故事。”王志纲如是说。
印度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地被外族入侵、羞辱。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一度趁世界人种移动的风潮,分东西两个方向移动,一支由中亚进入欧洲,成为今天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则由中亚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两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与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是好战的游牧民族,进入印度后,同在此居住的达罗毗荼人时常发生激烈争斗,后来逐渐征服他们。达罗毗荼人大部分被赶往南方,一部则沦为奴隶。雅利安人便开始占据印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一带。后来,渐次向东发展,直至恒河上游地区。他们发现此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因此迁入者日益增多,构成了印度的雅利安人种。雅利安人原为白人,其长相明显具有欧洲人特征:身材高大,长头型,胡须多,鼻梁细高,头额宽及皮肤白晰等。今天不少印度人属于他们的后裔,或为他们的混血种。
“雅利安人成了它们全新的统治者。中世纪的时候,又是阿拉伯人进来了,包括麾尔王朝,伴随阿拉伯人的进入,带来了宗教运动,佛教为什么在印度几乎荡然无存,基本上被阿拉伯全部毁掉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和普及了阿拉伯文化和建筑,阿拉伯的文化因子跟印度的文化结合,就产生了气势灰宏震撼人心的印度建筑。”
指着蓝天下巍峨的泰姬陵,王志纲这样给学生讲解。
有趣的是,王志纲把它在印度有感而发的两首诗也打在了投影仪上。
恒河畅想
又是一度中秋月,长江恒河共此圆。
终见龙奔象又跑,从此世界不安闲。
印度中秋感怀
印度天竺取经忙,求得真谛护四方。
索取菩提叶一瓣,请来珠峰做红娘。
(即祈喜马拉雅山下的两大古老民族,重修秦晋,联袂崛起。)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四川盆地和印度次大陆的形成。新的经济喜马拉雅山正在崛起,伴随地壳运动的加剧,各种重构,磨擦乃至冲突难免,龙象之争亦然。关键是政治家们如何择善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